影响我的书 Pt. 1

我其实没有很爱看书的一个人。但自从打通了任督二脉,我明白了需要主动去找寻“痛感“,就像一早跑去健身房一样,可以分泌一些多巴胺,让人更快乐一些。更重要的是,读书提升自己多一点点,以应对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有效的学习通常是“痛苦”的,所以变强绝不是偶然。 疫情以来,我算是建立了读书的习惯(包括做书的读书笔记),虽然读的量不多,每本翻开的书也不一定看完,但是只要一本书能改变我或者影响我一点点,那么,读这本书也便有了意义。 我发现我对个人提升,效率和生活方式类的书比较感兴趣,而现在看书的出发点和学生时期也不同 — 完全是自主性的学习,而非被动性的应试,由此也让看书这件事变得没那么无聊。 Rework 重生 by Jason Fried / David Heinemeier Hansso 这是一本很适合创业者看的书。我们受的常规教育并不适用于商业和现实,学术上的理论虽然头头是道,但是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可能一文不值,唯有带着自己的初心,想办法给客户带来真正的长期的价值,才有办法在商业战场中立足,想个60%就可以立即出发去试探市场,现实会一步一步的纠正你。并且,公司的规格也不必做“大”,小公司也可以是一种目标,只要能够持续发展,保持盈利,保持灵活,何必壮大? Atomic Habits 原子习惯 by James Clear 这本书科学的讲解如何去建立一个好的习惯。疫情以来呈指数级增长的健身人群中,我算是其中一个。建立习惯非常受用的一点就是建立一个好的环境,能够对你产生强烈的暗示作用,比如健身前一天的晚上,我把健身的装备都拿出来放在健身包里并放在沙发上,第二条自然而然就会提起健身包走去健身房,而不会觉得健身好麻烦还要想拿很多衣服才能出门从而打消念头。 我也学到了没有所谓的“很自律”的人,人或多或少都不是自律的,所以要减少周围环境的负面影响,比如想戒掉零食,那你干脆就不要买零食在家里比你买了一堆零食在家里,强迫自己不去吃他们,来的容易的多。 组织一个好的习惯建立不是失败,而是无聊,因为没有得到一些正向的刺激或反馈。比如健身如果练了半年,体态一点都没有改变,那么很容易就放弃了。尽可能的设置出小的milestone来激励你建立的习惯,因为人脑会对立即的刺激反应优于延迟的刺激。 Why we sleep 为什么要睡觉 by Matthew Walker 我们的睡眠主要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快速眼动睡眠(REM睡眠1),另一种是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睡眠)。而NREM又可以分为浅睡眠的阶段一和二,还有深度睡眠的阶段三。一般成年人每天需要7~9个小时的睡眠,个体之间有差异,所以大概会有4~5个睡眠周期,每个周期在90~120分钟之间。这和我阅读的另一本书睡眠革命R90理论相悖,除了第一个周期90分钟之外,后续的周期会大于90分钟,所以如果都用90分钟作为标尺是不准确的,而且谁会在半夜失眠心情不好的时候去数90分钟呢? 在天气热的时区,可以适当午睡不超过30分钟而在天气冷的时区(或冬天),也可以适当不午睡。晚上睡觉之前的30分钟尽量不工作和远离电子产品。 Essentialism 精要主义 by Greg McKeown 在开始一天的工作/生活之前,我总在个人的To-do上做个简单排序并思考哪个任务才是今天最重要的(不能多于3个任务)?选择decision是精要主义的核心,好的选择往往是痛苦的,但是它会更有价值。以前很多时候一天到晚忙忙碌碌感觉做了很多事情,但是回想起来,真正有意义的寥寥无几,就像是炒股票,整天在盯盘,短期的进进出出,浪费了超多时间,赚也只会赚一点点(一般也是亏的多),得不偿失。巴菲特90%的财富只来源于10项投资,有时候,你不做什么恰恰和你做什么一样重要。 我也应用在管理手机照片这件事,定期删除手机照片成为了我理清思绪和更好的记住生活的一招撇步 — 把所有无意义,或是貌似有意义其实无意义的照片统统删除,只留下spark joy的。 Anything you want by Derek Sivers 这是我读的第一本Sivers写的书。对我而言,他简直是一个哲学家。不管是工作或者生活,人的思考,人的情感,占着很重要的地位,而不是一味的追求自动化,利润和扩张。 不管在创业的什么阶段,永远要思考你的工作目前在做的事情有没有帮助到客户?如果有,客户是否有利润,你是否有利润,如果都有,那不是足够了吗?Sivers做事情绝大部分喜欢亲力亲为,甚至连网站代码都自己从零折腾,在我看来,他很享受创业的每个过程。这件事没有对错,有的人追求小而精,有的人追求可复制化。 读后我随即和Sivers往来了几封email(因为他说过他每一封邮件都会回复),聊聊创业,聊聊域名…感觉他是一个超真实的人! Show your work by Austin Kleon 你不需要是一个专家,才能去分享你的内容。这是这本书对我最大的冲击和观念上的改变,我相信也是这点让很多人走上创作者的道路。你也不一定要去create内容,你可以去document记录内容,记录一个你所学的有价值的东西,创作文字,图片或者视频,以一个高质量的方式呈现出来,长期的做下去,自然会有serendipity发生,吸引到有相同兴趣的人成为你的“粉丝”。 Steal like an artist by Austin Kleon 从模仿到超越,身为创作者,这是一条完全ok的道路。几乎没有人可以从零开始创作,甚至也不鼓励从零开始。Side project和爱好很重要!也是因为你有了兴趣,你才会去专研和记录,从而更近一步的收集和关联你的所学并输出你自己的东西,而这一个过程就是在吸收,收集,模仿,借鉴。 利用仅有的现有资源去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不必要去要求别人成功所利用的一模一样的资源。比如我有网站主机host服务,我有elementor插件,马上就可以搭建出一个像样的wordpress网站,业余时间在那里进行文字创作。 4 Hour Work Week by Tim Ferriss 很难想象这本书是在07年出版的,这那个时代就已经有这种思想产生了,影响了digital nomad一代人的书。书里的New rich定义也深刻影响了我,摒弃了传统了拼命工作到老,然后退休生活的概念,转而拥抱mini retirement的生活方式,是的,其实出国旅行或者休上1个月的假期,成本比想象中要小的多,而且越年轻去做越有意义,因为等到你老了退休了,即使有钱你也玩不动了。...

January 5, 2023

How to live 读书笔记 Part 2

This is Part 1. 学习 写作来源于缜密的思考,演讲可以直接在大众面前验证你的写作,好的演讲来源于个人缜密的思考。 学习使你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并且让这个世界成为一个更美好的地方。 读最好的书 别跟随内心,而应该把那些伟大的书当作圣经。 当然,前提得是经典书籍,好书。脱离自己内心的主观想法,学习(好)书的内容,本也是读书的一个重要原因 — 忘掉过去,从零开始。 跟随自己的情感并不是自由,不被情感所操控才是真正的自由。 一天纪律最强的时间是早晨。 清晨人比较容易控制自己,不被其他因素干扰, 而在一天中控制力慢慢降低。所以虽然健身在下午的力量会比早上来的强一些,但是早上人更自律更容易规律性的走进健身房。 物理性的自律帮助精神性的自律,由外而内会对大脑产生积极的影响,例如整理房间也能帮助整理思绪(The Cathedral Effect)。 笑着生活 悲剧+时间=喜剧。 一件不幸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变的没那么糟了,而如果在里头加一点幽默这个调料,那有什么事情看不开的? 幽默是生活的精髓,因为那是一种健康,活力和灵活的象征。 幽默能把你的生活带到下一个阶段,如果心情不好就不想说话,心情一般就只说需要表达的话,如果心情好就会想搞笑,反之如果觉得别人搞笑,那么你自己也会开心起来,而能想出一个梗(哪怕是很简单的梗),便是一种自己创造出来的价值。能够传达出幽默能让你成为更好的人,也会让你和别人的生活更美好。 总是考虑最糟的结果 想想每件事最糟糕能到多糟糕? 未来不可预测,预测未来都是愚蠢的,如果已经想到事情最糟糕的样子,那么若果真的到了那一步,也不会把你击溃。Sivers应该也是Stoicism斯多葛主义的信仰者。 拥有尽可能少的东西。 丢掉所有不必要的东西,只拥有必须的东西。拥有的越少,那么能失去的也就越少。 学会感恩。 感恩你能去你最喜欢的地方,感恩你能吃你最喜欢的美食,感恩你能和你最爱的人在一起,学着感恩你身边的一切。所有的这些感恩都是为了死亡准备,当死神来临时,你庆幸你一直呆在你喜欢的地方,吃喜欢的美食,和最爱的人相处。 为了别人 成功来源于帮助了别人。 不是等别人给你好处,你才付出;而是先付出,好处自然而来会找上门来。 思考一下你的工作。我做外贸有没有帮助客户可以得到更高的利润?我做外贸有没有帮助工厂得到更多的订单?我帮客户有没有找到更优质的货源?我为客户提供了什么价值(还是只是简单的一买一卖)? 再思考一下你的公司。你有没有帮助你公司的老板获得更好的利润?你提供的技能有没有能帮到你的合伙人?你能不能在公司快撑不下去的时候不离不弃?你能不能让合伙人多赚一点,自己少分一点? 创作 世界上最值钱的房产是墓地 — 那里有上百万个好的idea或未完成的书埋在里面。 在世时间多创作,流芳百世,死的时候留下一具躯壳就行。 创作,马上开始。 开始创作总是有很多冷嘲热讽,别去在意…有创作总比没创作强。你可以改善烂写作,但没办法去改善“没写作”。做到自己能做的最好然后就可以把你的作品和世界分享,世界会开始给你反馈。 区分创作和发布。 这两个阶段不必连着进行,甚至不要连着一口气做完比较好。当完成了一篇文章,一个视频,第二天再回头审视,再发布也不迟。 别死 Win by not losing 活的比别人久意味着拥有更多的时间做更有意义的事情,有的人创造了伟大但是因为疾病英年早逝而失去了更多有潜力的生活和工作。所以降低风险,重视自己的健康问题,活的久一点。 犯一百万个错误 勇敢去做。 做好失败的准备,重点是要勇敢的去尝试,犯错使人进步的更快。国内的教育环境并不鼓励人犯错,我曾经害怕犯错,害怕成为笑柄,这样只会让你止步不前。最经典的就是学习一门外语,因为害怕说错害怕丢脸而不开口去说,反而是无法进步的,所以想外语快速进步,有一张厚脸皮比去抠那些语法重要的多的多。当然,同样的错误别犯2次。 写一首好歌很难,写一个烂歌容易又好玩。 所以应该先去写一首烂歌,听听有多烂,然后慢慢进步;事实上,一下子写出一首好歌是不可能的,好歌的背后是一百万首烂歌。 养成一个写Log的习惯。 Log:日志。我每天都在写。生活的log,工作的log。不写我会忘记我犯了什么错误,更重要的是,能够释放掉大脑的内存,缓解压力。 推自己一把。 推去哪?跳脱自己的舒适圈。否则在舒适圈里很难犯错了,陷入窘境有时候能够激发出其他的小宇宙。疫情快3年,我的身体和头脑都已经很疲劳,再没有去国外接触客户,生意已经很难在迸发出新的火花,哪怕有时候有一些很好的idea也会在第二天慢慢消逝。 不可能“失败” 那些被失败击溃的人往往没有考虑到失败的场景和后果,如果我们早就想象好失败的样子,那我们便不会想我们是“失败”的,而只是成功路上的一百万个过程而已。你能承受“失败”的容量便是你能成长的容量。 分享“失败” 把失败的经历分享出来给这个世界,这些内容往往比成功更有价值。投资,健身和工作等内容,我也希望透过这个平台做出分享。 改变世界 这个世界不需要观众,足够多了。 这个世界需要的是改变,坏的东西需要去修理,好的东西需要去改善而变的更好。不要和别人做一样的事情,想想你能做出什么改变,什么创新? 批判性的看待事情。 大学毕业的几年总觉得大学的课程混混就好,但创业的3年来,发觉那些基础的课程越加受用,比如crtical thinking这种国外老师的授课,一开始完全无法理解,而现在则变成我沟通中西方的桥梁之一。...

August 16, 2022

How to live 读书笔记 Part 1

在我心里被归类为哲学家(圣人)的Derak Sivers的新书最近在慢慢咀嚼,因为他建议希望读者逐字阅读(看了三个chapter我就明白了),并且也不在主流书店或Amazon冲业绩,只在自己的个人网站贩售。 拥有超长期的思维 由于气候变化,在40º和-40º纬度之间会变得难以居住,所以现在可以考虑在这个纬度之外的国家例如加拿大,新西兰和北欧等国家取得永居。 十分有趣的观点,但人类总是聪明,通过填海造陆等一些工程建设总能改善生活环境。当然,最贴近自然的、最原始的一定是最健康。 想象你未来的样子,可以用软件做出你30年后的样子,放在自己常常看得见的地方。 提前并经常的去思考你未来的样子,更重要的是你未来的生活,你的家人,你的工作,并且思考死亡这件事,还建议可以现在就写遗嘱(这太扯)。 其实旨在表达不用被短期的事情或利益蒙蔽双眼,尽力去拥抱长期思维,打造被动收入,过上自由的人生。 花时间好好想想自己现在的工作,有哪一些为了(很远的)未来而付出时间的?大部分都是为了下个月的工资,还有考虑现实的生活,比如为了买房子需要贷款。 所以挤出一点时间,慢慢build (重新)开始写作,哪怕写的很烂,哪怕没办法像Seth Gordon天天写,也愿意分享一些(自认为)有价值的内容; 每月对Crypto(主要是BTC和ETH)的DCA(Dollar cost averaging)定投,投多少并不重要,零用钱即可。 短期的思考才是导致大部分问题的根源。 贷款,生活压力,吃好吃的,玩别人觉得好玩的,打卡网红,追逐别人让你追逐的东西。本身不论对错,但大部分行为确实是目光短浅产生的。 Never spend only invest 虽然一般来讲,钱是越赚越多,但是重新思考一下钱的去向,因为容易赚的多就花的多,而不去考虑花在何处。 除了基础的衣食住行,其他的花销尽量都在“投资”,尽管仍然有明知道不是invest却还是会做的spend。 Invest:买书,学习(网络课程或订阅),(复杂的)人情世故,健身,Crypto… Spend:咖啡,iPhone的分期,衣服… 和这个世界连结 如果想要拥有成功的关系网络,关键并非在于你认识了多少人,而在于你结识了多少种不同领域的人。 尤其外贸从业人员或者从事海外相关工作,交更多的老外朋友意味着更多的可能性。人生总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结识不同的种族,体验不同的文化,亦是探索人生的一种美好。 在冰岛语中,“Idiot”的意思是指“从来没有离开本国去探索外国的人”。 定期探索一个新的国家,并把他当成你的新家。 学着融入当地的文化,别去问“他们”是怎么做这件事的,应该问“我们”应该怎么做,把自己融入当地,说当地的语言,穿当地的衣服。 当这个地方已经感觉像“家”了,则继续前往下一个地方,然后重复。 成为某个领域的大师 追求成为大师会让你更考虑长期,并做出目光长远的决策。 你会抵挡住短期的诱惑,因为接受了这些诱惑对你的长期目标几乎没有任何帮助;你会更注重和时间的关系,把大的任务拆成小的,在一段设定好的期限一步一步的完成这些任务;有意义的事情都是几年的时间才能小有成就,比如健身,都是以”年“计算;快速发生的”成就“,一般来说不是什么好事。 定义属于你自己的”成功“ 很可悲的,周围人士对于”成功“的定义都差不多 — 很多现金,很多房产。而比较少对于家庭,对于自由的思考的表达。很可能从小到大在这种环境下成长,受教育,也逐渐失去了比较主观的思考。就如同1年前,在美国的姐姐在某社交软件上对我打了一行字,”我觉得你老爸是成功的“,而我不理解一样。 在这个领域上,天天练习吧,就像例行公事一样。 思考现在在做的工作,在上的班,是你想成为大师的那个领域吗? 这件天天在干的事应该排在你优先级里,就像一个永远无法打破的承诺。 去到你那个领域最有活力的地方。 如果你做演员,去好莱坞;如果你做科技,去硅谷;如果你在国内搞电子的,去深圳。被一个有激情的环境包围,才容易进步,否则在一群普通人中间,只会让你产生你很厉害的错觉。 思考一下你自己的那个“领域”是什么? 成为大师并不是在于要做很多很多事,相反的,应该是要在一件事上做到极致。 追寻痛感 学着努力对抗坏运气。 我不喜欢赌博,因为总输。一直以来运气都比较背,但想想也是一件好事。好运会让你沾沾自喜,只有坏运气才能让我思考,怎么去避免那种靠运气的捷径,而想法设法去用最笨,成功率最高的方法去提升自己和积累财富。 Passion这个单词,在拉丁文中,是“受苦和忍耐”的意思(to suffer or endure)。 即如果你对某件事有热情,便做好准备你可以为此牺牲,为此努力,并取得成就。 近两年我日常追寻的痛感是“健身”。 每一次对抗阻力,都带来一次痛感,随着最后力竭的那几个rep,痛感最为强烈,带来肌肉纤维的撕裂效果也最好。重训的时候做到怀疑人生和大骂脏话,做完第二天,又想回去健身房,再获得多一点的多巴胺。 活在未来 当一个未来主义者(Futurist),比如当一个科技记者。 说记者可能过分了,但是做一个记录者比较恰当。犹如我这个blog的分类之一 — Web3,我信任不久后将进入Web3时代(或其实现在已经是Web3的初期)以及Crypto的普及。虽然我不是专家,我亦不懂技术,但是我着迷crypto能给世人带来的科技变革,我愿意花钱花时间研究,并用自己的方式参与其中,在里面游玩和探索,也希望我现在写的和以后写的关于Web3的内容能给读者带来一点价值。 如果是要花时间社交,就去见一些新鲜人。 兄弟就那几个,知心朋友就那几个,很难增加了也没必要增加,就算几年见一次面,感情依旧。 但是要想办法去见一些新朋友,否则你就停留在你今天的自己,没有进步,没有新的想法迸发,这些是你的老朋友很难带给你的。 每年去这些地方走走,新加坡,雅加达,Addis Ababa(埃塞尔比亚),Lagos(尼日利亚),孟买,胡志明市,硅谷,中国。 这些地方,都在以他们各自的方式在创作着未来。但是,欧洲则还生活在过去。

August 15, 2022

Building a second brain 读书笔记

🚀 The Book in 3 Sentences 介绍了PARA (Projects, Areas, Resources, Archives) 这样一个动态的笔记分类和行动系统,非常实用。 介绍了 CODE (capture, organize, distill, express) 方法,作为一个工作流做知识整理和创作。 整理第二大脑的内容本身而言就是一个整理思绪的过程(对我而言非常有意义)。 ☘️ How the Book Changed Me 重新整理Notion并把他作为我的第二大脑系统,按照PARA分类。 更进一步的整理思绪mental clarity。 删除掉无用信息(以前感觉有用却说不出理由的),只留下能引起共鸣的,有意义的内容。 Hemingway Bridges这个概念很有意思,对于内容创作非常受用。 ✍️ Quotes + Excerpt Your mind is for having ideas, not holding them. — David Allen In the digital realm, information can be molded and shaped and directed to any purpose, like a magical primordial force of nature....

August 7, 2022

Atomic Habits 原子习惯 读书笔记

积累到小的但是连续的习惯可以取得一个最初难以想象的成就; 真正的习惯改变是一种象征性的改变,比如健身改变了我的形体,影响了交际,甚至影响终生;要思考你想成为什么,目标是要变强壮,而不是熟悉健身器械; Becoming the best version of yourself, 需要持续不断的,终身的剪辑你的信念,升级和拓展视野; 四个习惯形成的步骤:Cue,craving,response,reward。分别的how to是make it obvious, make it attractive, make it easy, make it satisfying. 如果你想有拥有一个好的习惯,问问自己有没有符合上面4个how to; 环境的影响很重要,例如我前一天晚上就把健身的衣服放好,CUE到我自己第二天早上要去健身这件事; 其实没有人是“更自律”的人,每个人其实差不多,但是要创造一个“自律的环境”,所以你才能很容易的去建立某个习惯; self control 自我控制是短期的而不是长期,控制的了1次2次,但是长期其实很难,所以把精力放在优化环境上,一些诱惑眼不见为净,即把cue变得越不明显越好; 行动起来,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实践,practice!不是planning; 做一个习惯的次数,比每次做这个习惯用的时间更重要,一周五次健身比每次健身的时间更重要; Two-Minute Rule, 一个新的习惯,那个触发action应该是要少于2分钟的。“每晚写日记”变成写“拿出包里的笔记本和笔”,“跑5公里”变成“系上跑鞋的鞋带”,如此习惯才能变得足够简单; 尽可能地设置出小的milestone来激励你建立的习惯,因为人脑会对立即的刺激反应优于延迟的刺激; 阻止一个好习惯建立不是失败,而是无聊;如果一个习惯建立了,会慢慢变得无聊,没有满足感,如游泳2年,已经觉得很无聊而且身体没有产生什么好的变化,就会退出。

July 9, 2022

The Almanack of Naval Ravikant 读书笔记

🚀 The Book in 3 Sentences 拥有自己的资产至关重要,但形式多种多样,你不必得是马云才叫有自己资产,自己拥有小生意甚至投资股票,都叫拥有资产。 不断的思考你能为客户创造什么价值,是否使用了你自己的独有的特殊技能,以及你是否热爱你的工作? 幸福感是一种技能,要不断的去学习它和发展它,幸福感终归是自己的一种选择。 🎨 Impressions 本书的副标题是:A guide to wealth and happiness. 数月前从加密货币和创作者经济领域认识到了Naval这位大神,他是AngelList的创始人和CEO,也是知名的天使投资人,投资过100多家公司,包括Uber和Twitter等,更为人所熟知的是他的推特风暴 “How to get rich without getting lucky", 我也就读了10遍…本书还有Tim Ferriss写的序,于是非读不可了。关于财富和健康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我只摘录了以现在的认知能够体会的部分,感觉这本书在不同阶段都会有不同的理解,是目前少数我会从头看到尾的书,毕竟不知道哪段话哪个金句会对我带来冲击,且颇有哲学书的意味。如有读者阅读过部分Naval的Twitter strom或认为我以下的summary有点意思,推荐还是找时间阅读全书。 ☘️ How the Book Changed Me 分析自己在外贸工作的specific knowlege是什么?是否做到别人无法轻易替代我; 分析自己目前拥有的资产(Asset)有哪一些; 思考目前的工作Project当中,哪些是为了纯属赚钱,哪些是为了长期为别人提供价值; 进一步拥抱创作者时代,做自己,别人永远不可能成为你,你也没必要成为别人; 辩证的去看待国内的环境,国内和墙外的世界大不同; 试着去理解和接受一些现状,不理会自己无法改变的事情,也能提升幸福感。 ✍️ Quotes We waste our time with short-term thinking and busywork. Warren Buffet spends a year deciding and a day acting. That act lasts decades. You’re going to die one day, and none of this is going to matter....

August 25, 2021

软技能-代码之外的生存指南 读书笔记

🚀 The Book in 3 Sentences 一本序写的很真诚的书,有个人和工作上方方面面的建议,不是软件编程行业也同样可以借鉴。 善用网络和媒体,营销自己。 跳脱自己的舒适圈,从“小”做起,开始写作,开始演讲。 🎨 Impressions 原以为作者John是个传统程序猿,但翻了他的视频,整个人壮到不行,看来各行各业都需要跳脱刻板印象。John从自身行业出发,给予同行职业发展,延伸到和人理财和健康等领域,核心是要发展自身的软实力,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故所有的年轻人,所有的创业者都可以阅读这本书。 书中有多个章节,但我的summary只针对#健身 #自我营销 #学习作出小结和分享;另,并再一次对“退休”的的定义重新思考(我是同意John观点的),每个人理解的“退休”都不同,我认为理想中的,应该是 时间自由,想干嘛的时候可以干嘛,而不是被公司/上级束缚; 地理自由,没有人能指挥我应该去哪里干些什么; 保持工作,我会一直工作到很老,但是是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 终身学习,总是有很新鲜的东西我在探索; 被动收入>基础生活支出,躺着啥都不干都饿不死。 ☘️ How the Book Changed Me 继续坚持自己的内容创造,给自己洗脑内容哪怕只有一点是有意义的,即使写作再烂也能持续改善; 不断思考内容创造的面向(虽然现在还是没想出来),但已在执行路上; 继续坚持健身习惯并不断调整饮食; 📒 Summary + Notes #健身 热量的计算 已经健身了1年又1个月,对于碳水/蛋白质/脂肪有了一个很初步的认识和计算;但对于卡路里还不是很懂,对于食物的热量还是在一个非常表面的认识。计算摄入的热量应该不难,计算燃烧的热量就有点困难,可以搜索basal metabolic rate (BMR)即基础代谢率工具进行计算。 “推”,“拉”,“腿”的训练 对于一般人,甚至生活在都市丛林的人而言,一周进行三练也是很ok的。以下几个基础动作,一般人足够用,你又不是要去比赛。 2.1)推 胸肌:卧推,哑铃飞鸟 三头肌:臂屈伸,滑轮下压 肩部三角肌:杠铃推举,哑铃侧平举 2.2)拉 背部:单臂哑铃划船,迎体向上(高位下拉) 二头肌:哑铃交替弯举 2.3)腿 股四头肌:深蹲 腘绳肌:硬拉 开始做点有氧(减脂) 游泳游了2年,而卡到期了后的一个绝佳的有氧运动就是有氧,记得17年夏天在芝加哥的公园里,有非常多的老外都在跑步,而且都是身着比较专业的装备。跑步也是治疗轻度抑郁的天然良药。 健身时的装备 做无氧时并不喜欢带任何运动手表和耳机,满头大汗时带着这些东西让人心烦。 作者写书的时候水果公司还没推出手表,推荐了其他的运动装备;我在推出手表前非常期待,推出后竟也突然失去兴趣,有氧时可以心血来潮戴着水果手表看看心跳,记录下运动里程等等,整体来说,乐趣大于实际。 自我营销 打造博客 这个是很有意思的话题。在西方,确实可以按作者建议的做,并且我也认为是正确的。其实不难,持之以恒,保证内容质量,每周至少一篇的速度更新博客 — 如果能坚持几年,Google开始收录你的blog,对SEO等等就会慢慢出现效果。 而在中国,大部分还是依附在各大主流平台,很少人会真的搭自己的blog网站(甚至也没必要),国内和西方的习惯相差甚远;另,对于中文SEO(于Google来说)也是一个问号。 但仍然可以去用Wordpress去建立自己的个人主页(我就是这类少数人),好处也不少,由于可以使用国外的主机,敏感话题可以写,可以作为自己的文章存档,满足自己内心的爽… 内容从何而来 刚看了早前Naval的一个访谈,在未来,人们会对有着完全不搭嘎标签的个人产生兴趣,我理解就是斜杠青年,个人IP会成为一股新的力量,一个人有着不同标签,才够真实也具有魅力。 所以,主打个人品牌的blog当然要有一个niche,但是亦可以添加和输出其他有意义的内容,不只没有伤害到你的niche,反而给你的个人品牌加分。我关注的几个Youtuber更是如此,有的主打健身,有的minimalism,有的hiking,有的文化差异/探索,有的读书提升,并且都涉足其他领域,然后粉丝们也都买帐,感觉都相辅相成,完全不会有违和感,因为你够真实。 其实一写下去,过程中常常会有一些灵感,每一个细节都值得去抽丝剥茧,并整合成自己的东西并呈现给公众,亦是一种对自己的提升。 作者还分享一个小技巧 — 就是和别人对某个话题进行讨论,甚至辩论,这个话题也有可能成为你的热度文章。...

July 8, 2021

Make Time 读书笔记

🚀 The Book in 3 Sentences 找到每日重点事项,并重点解决它,贯彻精要主义,这个重点可以是家庭,个人或工作的事项。 改善对日历的理解和使用。 活的像个原始人一样,睡的像原始人,吃的像原始人,做的像原始人,其实更健康。 🎨 Impressions 工作上的效率最优化一直是我的迷思之一,步入职场对于工作每个人都是一张白纸,怎么样去建立一个好的工作习惯至关重要,这些是在学校里学不到的。除了运气好能有好的上级指导,没有的话需要自己不断的去摸索和学习,这本书就是以科技业从事人员的好建议,不一定生搬硬套,可以借鉴并融会贯通,结合自己的工作性质,打造出适合自己的方案。 ☘️ How the Book Changed Me 改善了对日历和To-do的使用方法; 合理利用和改善咖啡因的摄入时间; 愿意晚上或周末去散散步,这种以前认为无聊死了的活动; 吃的更健康,适度抵抗诱惑不健康的外食; 每日思考:今天什么时候对我而言最重要。 ✍️ Quotes I have plenty of mundane stuff to get done. It’s a cruel irony of modern life that we’re surrounded by people yet more isolated than ever. 📒 Summary + Notes 做出适合自己的策略 Highlight, Laser, Energize, 书中的3个模式中有接近百种策略,不一定每一种都适合每一个人,相对的,只有自己去尝试、体验和修正不同的策略,才能发展和定制出适合自己的策略。 设计你的日历 这是作者的日历即视感,把早餐、咖啡、冲凉这些也写到日历里感觉实在太geek,但听说有奇效?但日历对我而言,一直是一个schedule+event+reminder的工具,所以过于生活化的行程我不会排入我的日历。 另,提到的block your calendar可以用于强化你的highlight时间段,当今的碎片化生活和永无止尽的推送打扰,这么做是非常有必要的,强制隔断出一段让你专心致志做深度工作的时间,通常是早上的时间,对我来说非常有效。 再另,新建了一个日历Template,用于大致性的限制/规划一日的行程安排和工作类型,可以审视一天里到底在忙些什么,重要的是忙了些什么,毕竟一天真正在工作的时间也就3小时。 查看Email的时间 越来越多的人,包括Tim Ferriss的batching策略,把查阅email的安排在每天的固定时间段,而非经常性的无必要的去查阅邮件。...

May 19,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