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mpressions
近几年着迷 Stocism 斯多葛主义,感觉古老的千年智慧怎么在中文世界被讨论的这么少?读这本书之前只是浅浅的听说一些经典的斯多葛思想,比如「总是考虑最坏的情况」、「思考死亡这件事」和「改变自己能改变的事,不理会自己无法改变的事」。Ryan Holiday 是最近关注的一个作家,我想通过这本书了解 Holiday 怎么用斯多葛思想来面对困境,帮助我应对不稳定和迷茫的现状。生活和工作总会有很多磨难,但每一道人生的关卡,其实都是让你蜕变到下一个阶段的过程而已。
✍️ Quotes & Excerpt
Failure shows us the way—by showing us what isn’t the way.
Amor Fati: Love everything that happens.
What is defeat? Nothing but the first steps to something better.
📒 Summary & Notes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是迫不得已,无论你在社会中的哪个阶层和贫富高低。外界总有一股力量把你推向另外一个地方,很多时候你无能为力去反抗。与其消极的抱怨,不如逆来顺受,拥抱这一份困境,并思考在这个困境里能做什么之前无法做的事情?
因为工作变动,我变成了一个旅行者——丢掉了很多陪伴家人的时间,但同时也多了一些在路上的时间。反正飞机上没信号,高铁上信号差办公效率也很低,所以反而可以增加了我阅读的时间,而旁边大部分的人都在刷短视频。
如何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机会?当局者迷,也许很难…但我就是可以笨到去接受了这份磨难。比如 7 年前每天上下班得通勤 2 个多小时,现在每个月都得做国际航班往返,这听起来就好累,其实我也根本没有看到什么别人看不到的机会,但总觉得过了这道坎就会重新蜕变,所走的每一步才让你变成今天的你。
别拥有太多。现在的科技、垃圾食品和传统观念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主流的生活方式,告诉我们应该要买最新的 iPhone、打卡最夯的咖啡店和在长辈面前要假笑。我们变的小心翼翼,变得脆弱,变得每个人都像是泥土捏出来的一样。
遇到挫折时,尝试改变你看事情的角度,有的时候会有新的解答,而不是抱怨别人。
「Is there a chance? Do I have a shot? Is there something I can do?」经常问自己这些问题。只要有一丝机会,就值得一试。如果只是浅浅的聊一个新的生意——所有的生意都很困难,但并不意味的无法参与了,只要想清楚自己的资源和成本可控,就有一丝战斗的机会。
2000 年的斯多葛主义的思想,「ta eph’hemin, ta oui eph’hemin.」什么你能改变,而什么是你无法改变的?能改变的包括我们的情绪、判断、创作、观点、态度、欲望、决策和决心。面对困难,要努力去改变自己能改变的事情,这就足够了。而无法改变的事情是什么?——其他的事情都是无法改变的。就这一点上,这个世界是公平的。所以,为何还要去烦恼无法改变的事情?
大多伟大的公司都是在熊市的萧条时期建立,时势造英雄,因为他们解决了一个(小)痛点,而后逐渐壮大变成了后来的样子,导致很多后来人看到的是商业帝国而不了解他们一开始的样子。我喜欢熊市,这个期间人心惶惶,市场低迷,但也恰恰是学习的好时机,建立好的心态,别让消极的大环境影响你。
比如 Derek 就是熊市创立了 区块链日报 的频道,积累了很多优质的粉丝(包括我…)。活在当下,在每个时代都可以做出伟大的事情,一般来讲,这个事情在另个时代的人的角度看来都很荒谬和不可思议。
「Beware the calm before the storm. Hope for the best, prepare for the worst. The worst is yet to come. It gets worse before it gets better.」
斯多葛主义总是思考最糟的情况,即使听起来有点悲观,但那又如何?
「Amor Fati: Love everything that happens.」这是 a love of fate,对命运的到来采取接纳和积极的态度。比如我的肠胃问题,我不应该感到失望、愤怒或抑郁——我应该去接受这件事情,并且这恰好是我学习健康知识的转机。从此我更加关注健康,关注嘴里吃进去的东西,远离小麦(远离个屁根本远离不了,但下意识的做低麸质饮食),身体会达到更佳的状态。
多考虑别人,而不是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去帮助别人,也就是帮助了自己。Something bigger than yourself。如果生活中遇到了难题,那么这个世界上一定也有其他人也遇到类似难题,如果你能解决了问题,那么也等于帮助了别人。
别去恐惧一个大问题,有时候目光太长远也不一定是一件好事,因为传统的经验告诉我们,那条路会很艰难。马云常说如果知道当初做阿里巴巴这么苦这么累他也许就不会创业了。所以应该去把一个大任务拆解成一个一个的小任务,逐个突破小的问题,才能解决大的问题,特别是当有「远大目标」的时候。
硅谷的新创从来不会闭门造车推出一个打磨好的「完美」产品,而是推行 MVP (Minimum Viable Product) 模式,先打出原型产品去试验市场和不断犯错,继而不断的改进产品。因为好的主意往往不会一下子冒出来,你后面所做的产品和服务往往和你一开始的想法大相径庭。重点就是先干下去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