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一个航母级别的客户是一种什么体验?

客户是来自法国的SEB集团,不在小家电行业的人可能听都没听过。中国有一个大品牌叫苏泊尔,他们被谁收购了知道吗?对,就是那个SEB。以下我在法国里昂公司拍下的旗下品牌,应该有你认识的。

SEB属小家电龙头,触角遍布全球各地,目前分享的内容仅限于个人认知范围之内,我对接了集团4年,聊聊其中的秘辛…

亚洲区架构

非常传统的采购模式,至今仍在业界沿用,哪怕香港贸易商的地位一直经受着中国大陆厂家的冲击,然而如此大型集团,短时间是不可能切换这种业务形势。

亚洲采购办设立在香港大角咀,在这片寸土寸金的地方做了满满两层办公楼的人,负责集团在亚洲区的采购业务,就我所从事的liner care业务线,则主要管理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和菲律宾等地区的供应商。香港作为法国人在亚洲地区的Gateway,发挥着关键作用,他们专注在自己的领域,各司其职;操着一口港普,他们谈吐文雅,不紧不慢;他们朝九晚五,和老外一样在工作外的时间,抱歉请别打扰我。

上海工厂是集团的另一个重镇,地处上海的农村地带,集齐从亚洲各地发来的7颗龙珠(components&parts),在上海厂做final assembly,也承载着集团自有工厂的重要角色,同时也负责部分中国内地供应商的管理职责。

这里乱入一个概念,特别是OEM,始终认为中国人说的OEM和外国人说的OEM是两种概念。

  • 自有工厂:嗯,就是自己的工厂;
  • CM:Contract Manufacturer, 协议工厂,指的是工厂设备是客户投资的,但厂不为客户所有,这种厂多半接客户的订单,这种工厂出场地,出人力,不出设备;
  • OEM:不写3个字母的缩写了,因为反而容易曲解,简单的理解为客户的工厂型供应商。

深圳和宁波亦有office,因集团在中国大陆的OEM厂巨多,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带分别设立办事处合情合理,单单是验货这个理由就已经足够。

那请问,法国人管供应商,香港人也管供应商,上海人也管供应商,供应商要听谁的?这个课题,我做了4年都还没做透,但只能洞悉一二 —— 保持基础的对外公开信息,见招拆招,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作为供应商,你都得“听”,但你根据不同的面向,可以传达出对方“想听到”的信息。

卡洛

集团内部用语是Site,每一个Site都拥有一批人马,包括采购,研发以及生产基地等(我可能是错的),每一个Site分管一个独立产品事业部。在自己的民营工厂里,我尽量把客户每一个信息都在内部用中文表达,于是位于里昂的客户工厂我音译为卡洛。

欧洲客户的old school程度超乎你想象,至今仍然保持的非常传统的形象和工作习惯。

  • 名片除了必须的姓名,头衔,公司地址,座机,绝对不会印上个人手机
  • 几乎不用skype, whatsapp, viber等即使通讯工具,一般以邮件进行商务沟通,急事?打座机

而这里,便是我外贸生涯的启航点。

有趣的是,Liner care业务部架构垂直包含了德国办事处,原先未被集团收购前也已是名震天下的品牌制造商,目前仍然在法兰克福当地运营者自己的工厂,配置着自己的采购,品质,研发…只不过通通向法国人汇报工作了。然而要精准的德国佬向浪漫的法国佬汇报工作谈何容易,工作必须是要乱成一团浆糊,也让这个跨国大公司的供应链管理雪上加霜。

供应商拜访

集团对于供应商的管理,每年一般可以分为如下:

  • 每年一次的Audit,由德国品质团队carry out,一般在每年的夏天执行;
  • 每年两次的商务性质的供应商拜访,由法国采购领军(新供应商甚至是集团VP领军);
  • 取决于项目进度的不定期的项目进度管控审核,生产过程质量管控审核(APQP过程),协同下游工厂的项目讨论等,由法国或香港的工程师/品质团队执行。

值得一提的是,法国或者德国人来访,一定得搭配上集团的香港人或大陆人。由此可见,仍然是十分传统的风格,这也出现了很多迷之陪同,尤其是深圳办事处的人,每次陪同老外,他们更像是第三方,全程尴尬 —— 不知道项目细节,如今工厂也自己配备海外业务人员,当然不需要他们的翻译,非常形式主义的完成被指派的工作。更啼笑皆非的是,晚餐可以跟着我们一起灌老外酒,让他们体验一下中国的酒文化,然后大声的问出每个老外都会被问到的经典问题:How much can you drink? 🍺

我的思考🧠

报价

面对如此庞大的客户群,如此复杂的采购组织,怎么报价绝对是个针线活。每一次的报价我都能整理上一整天 —— 按客户的模版,抠出每个元器件的成本(包括指定关键元器件),加工费,等等。如果你报价错误,集团总部就会跳出一个项目Owner,再以人民币或美元的最低价来压制你的价格。如此惨绝人寰的报价表,如果摸清楚了,你就相当于掌握了九阳神功,后面对应对其他所有的客户(毫不夸张的说)再学习乾坤大挪移就易如反掌了。

了解你的客户

一句话核心:Know your audience.

对待高度职业化的欧洲人,一定要了解他们的做事流程,不了解项目流程和对应的突破口,一个节点没踩上轻易就浪费了一年时间。一年之中一般只有1次的见面时间,长时间没有沟通由于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非常容易造成误解以致于项目停止不前。

香港客户则是亦敌亦友,职业化的外表下仍然有通情达理的一面,他们也很善于和老外周旋,以一种更贴近中国文化的方式来进行商务活动。和一些重要对接人混熟了也能知悉更多的项目细节。

做项目终究是做客户,不管是欧洲人,香港人,上海人,毕竟都是人,见面三分亲,有条件见面仍然是做生意的最优解,以前是这样,现在仍然是这样,没有什么比得上面对面沟通更有效的了。

供应链效率最大化

客户集团每个地区的办事处各自独立,又有着微妙的协作关系,尤其是财务系统的独立,造就了每一个主体都有自己的隐性考量因素,并潜移默化的指导各自的工作,独立存在而又难舍难分。如今,我自身从供应方转移到了采购方,也在无时无刻思考着供应链最优化的问题,并为之着迷。职责,利益,激励,动力,初衷…种种因素都在左右着你的决策,我相信跨国公司在目前这个时代,特别是后疫情时代,变革仍然会存在。SEB集团呈现给我的是最传统的欧洲大型公司的供应链管理方式,而对于中小型的跨国企业,管理可以更加创新,根据目标制定出更加灵活的策略和制定出对应的O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