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e as Ever Book notes

🎨 Impressions 这是一本讨论在变化万千的世界中永恒不变的人性法则与致富心态的书。Morgan Housel 已经晋升为我的新偶像,他的笔墨把金钱讲的没那么晦涩,也恰到好处地把人性融合进投资类的主题。虽然书里看很多案例有点烦,但是阐述的道理都打中你人生当中的某一个卡点,非常受用。 在动荡的时代,这是一本能教我们保持清晰思维和内心平静的指南。与其预测变化的未来,倒不如遵从恒久不变的人性规律,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人生少走一些弯路。比起上一本 The Psychology of Money,书中有很多让你活的更从容,更自在,更懂得重视那些长久不变的智慧。 我很喜欢书面那个 ♾️ 的logo,让人心里很平静。 ✍️ Quotes & Excerpt If you can get your work life to where you enjoy half of it, that is amazing. Very few people ever achieve that. — Jeff Bezos I think everybody should get rich and famous and do everything they ever dreamed of so they can see that it is not the answer. — Jim Carrey...

September 23, 2024

FIRE 无聊的运动

FIRE 是什么 FIRE (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 其实并不是近几年才兴起的概念,只不过是刚好疫情的催化下,给了大家过多的思考人生的时间,一时间又串为热门词。FIRE 族就是提倡省吃俭用,不管是打工或者创业,都要省下一大半的收入而定期定额购买大型 ETF 或指数基金 Index fund,然后事先计算和规划退隐山林之后的年支出,跳脱出现代社会的 Rat race,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这个概念确实很吸引人,两年前我也读过的台版书《財務自由,提早過你真正想過的生活》,还存在的记忆点就是书中提倡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去写 Blog 等副业创造被动收入,然后投资美股或指数基金,用投资的年回报去过退休生活。 预估退休之后的年开销。假设一个月需要 25,000RMB,那么一年则 300,000RMB,如果无任何其他的负债;当然 FIRE 族可能选一个与世无争的地方,需要花费的数字也许更低; 预估财务自由数字。ETF 或指数基金或股票的年化报酬率,FIRE 族喜欢用 4%,假设采用第一点的开销,则这个财务自由数字是 7,500,000RMB; 预估几年可以存到财务自由数字。这取决于个人,可能是 10~20 年,因人而异。 FIRE 的陷阱 未来风云变幻 虽然说指数基金的走势相对于个股和加密货币,是相对平稳的,但是国际形势动荡,什么年代了俄乌还能发生战争,中东也风起云涌——未来会发生什么,韭菜们都不知道。This time is different,正常人的小心脏很难长期 HODL。 低估存到财务自由数字的时间 一般来说,努力工作可以增加工资收入,但是随之而来,消费也变多。正常人很难抵制消费的诱惑。 低估退休后的消费 只考虑平均的通货膨胀率还不够,就比如疫情这几年带来的高通膨就让很多工薪阶级吃不消了。如果 20 年后还想保持一样的生活品质,那么财务自由数字可能 7,500,000RMB 还不太够?这个和省吃俭用是两个概念,因为再省也得消费。 没有考虑人生重大事件 如果你要结婚生子买房,如果你的家人突然生了病…这些都可以把你的计划打回原形,这些事情需要的钱比想象中的多的多。FIRE 的存到财务自由数字的年限动辄五年十年,而人都是会变的,不可能永远都一样的 mentality。而人生或主动或被动,都会有所谓的「重大事件」。 没有考虑人性 当你的周遭的朋友有的创业成功了,或者以某种形式赚了一桶金,你心里会开始发痒并忐忑不安,很难一直过着无欲无求的生活;最后可能重出江湖,却发现刀很钝,已经丧失了赚钱的能力。 忽略中西方差异 FIRE 源自西方,可以看出是很典型的西方思维。各个家庭单位相对独立,财政更是独立;而在遥远的东方,「家族」则往往庞大,过于独立的话甚至会显得「自私」。也许在追求财务自由数字的过程中,已经先输给了文化。 我对于 FIRE 的思考 从一开始接触到 FIRE 的概念觉得它很 sexy,到现在持有的怀疑态度,因为在执行过程中并不是 FIRE 理念中三言两语阐述的那么简单,有很多根本和本地的现实生活环境不搭嘎,更别提所谓的「退休后生活」,言之过早。 「被动收入」的概念固然酷炫,但是主动收入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才是最重要的,没有积累一定的现金流就无法做投资产生被动收入(即使硬要有,也微乎其微)。 我并不认为「省吃俭用」适合每个人。如果这让你觉得快乐,那这个生活方式可以适合你,如果你觉得生活开销斤斤计较很娘炮,那何必。「Frugal」我发现一直是 FIRE 族或者财务自由领域里面的高频词,节约是一种美德,但是个人要定制出属于自己的花销模式,依据个人的不同价值观和消费观,是一种很私人的定义。相比于 FIRE,还有一个 Early Retirement Extreme 族群,就更是极端了。...

February 2, 2024

The Psychology of Money Book notes

🎨 Impressions 在铜锣湾的诚品购入的这本纸质书,不晓得为什么在香港的实体书卖这么贵,但既然碰到了就是缘分,况且这本书写的实在有点精彩,作为在新的 2024 年第一本读的书来说,还不赖。作者 Morgan Housel 认为人们总是用理解知识的方式在建立各自的金钱观,而不是用理解心智和行为模式的方式去学习投资理财。这本书透过这样一个特别的视角,用 20 个小章节,帮我们看透投资的本质,并更好的解读自己在投资的偏见和误解。 ✍️ Quotes & Excerpt We all do crazy stuff with money, because we’re all relatively new to this game and what looks crazy to you might make sense to me. But no one is crazy–we all make decisions based on our own unique experiences that seem to make sense to us in a given moment. The ability to do what you want, when you want, with who you want, for as long as you want, is priceless....

January 10, 2024

关于「财务自由」,别太认真

前不久和朋友在聊天,我开玩笑的说他已经达到「财务自由」了,结果他思考了几秒,然后一本正经的回答我:「我觉得财务自由是不可能的」。 这句话的背后,代表了大多数人对于「财务自由」的曲解,以及自身「聚光灯效应」下的无法摆脱。近几年我读了一些书,看了几个视频,发现有些人对「财务自由」有着有趣的解读。 维基百科 维基百科给出的定义是: 「财务自由是指你工作并不为了钱,而钱完全够用的状态。只要你的资产产生的被动收入等于或超过你的日常开支。如果你进入这种状态,我们就可以称之为退休或其他各种名称。只要不发生什么重大的灾难,你就可以生活下去,当然如果你喜欢你的工作也可以继续干下去,或者你可以选择你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而不是为生活所迫地做那些你不乐意却又无可奈何要做的事。」 维基的定义提取四个重要的点: 资产的被动收入 日常支出 是否继续工作 做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情 不得不说,一开始对于「财务自由」的理解就是简单的「被动收入大于支出」;然而,似乎「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才更像是终极目标。因为,如果达到了这个状态并且有可持续性,证明你也已经达到了「自由」。 李笑来 李笑来在《通往财富自由之路》这本书讨论了这个定义: 「一个人再也不用为了满足生活必需而出售自己的时间。」 「财富自由不是终点站,而只是一座里程碑,在那之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财富自由的本质是时间自主权。」 这个定义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因为反复读了几遍之后,发现用一些「反例」无法击倒这个定义。这句话写的有点厉害,是高度浓缩的。同时,也让人思考目前在做的事情/工作,哪些是在单纯出售自己的时间? 获得「时间自主权」也就是得到了「自由」。「财务自由」的前两个字「财务」没有后两个字「自由」来的重要——赚取金钱为的就是——获得自由。 John Z.Sonmez John 在《软技能 代码之外的生存指南》这本书做了以下描述: 「退休也不是终年坐在热带沙滩上喝着玛格丽特鸡尾酒——尽管也不排除这种可能性。我无法想象无所事事的退休生活。显然,我现在并不是无所事事,我正在写这本书。」 「相反,我把退休定义为『自由』,具体而言,即财务自由——一种不会囿于财务状况被迫用自己别无选择的方式将自己的时间花费在不合心意的事情上的能力。」 「我从不追求永远不再工作,但是我一直追求在我不想工作的时候就不工作。这就是我目前的状态。我有足够丰厚的『被动收入』去对抗通货膨胀,如果我愿意,我也可以躺在沙滩上来一杯鸡尾酒;但是,我依然可以投身自己感兴趣的项目——那只是因为我想投身于该项目,而不是因财务原因必须投身于该项目。」 我觉得他说的又土又对…发现「自由」、「被动收入」和类似「自己感兴趣的项目」依然是高频关键词。读完这些描述,让人感觉「财务自由」更是一种「状态」而不是一个「终点」。 Naval 「Retirement is when you stop sacrificing today for an imaginary tomorrow. When today is complete in and of itself, you are retired.」 Naval 的境界总是让人感觉上升到了哲学高度,解读起来很困难。 stop sacrificing today,意味着不做自己不喜欢的事; today is complete in and of itself,理解成什么都不做,也可以满足生活必须;也意味着有被动收入。 Ray MoneyXYZ 财经博主 Ray 的对于「财务自由」定义: 「财务自由是经济上的一个可持续的,有适应性的 lifestyle/生活状态,它的目的是让你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同时不用太过于担心金钱的压力。」 Ray 举了一个很生动的例子来表达达到「财务自由」的状态——超级马力欧的「帮助模式」,在这个模式下不用担心还剩下几条命,可以无忧无虑的闯关打怪。在这个模式下创造主动收入,这个收入允许我们进一步去扩张(投资)创造被动收入,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突出了「可持续的」和「有适应性」的这件事。...

June 17, 2023

比特币好像开始涨了,等等…我仓位还没建够 Explor. #09

以色列银行 Bank of Israel 开始颁布法规背书稳定币 不只是非洲和南美,中东的一些地区也开始加速布局加密货币板块了,在下一个时代来临之前。很有可能,现今的老大美国如果还没有出台法律法规监管crypto的话,以后就当不了老大了。 Visa和Mastercard暂停和更多加密货币公司合作 考虑到美国对加密货币法规监管的不确定性,两大信用卡公司虽然一直是加密货币友好的态度,但是目前也暂时将触角伸到加密货币更深的领域。 币安的Binance Pay可以在法国使用 用Crypto进行支付,商家收款之后可以选择转成欧元,这里有shorts视频;此举固然很屌,但是在发达的法国,民众不管是使用现金还是信用卡体系仍然还会是主流。 Google云端宣布将成为 Tezos 的网络验证节点 诸如此类,包括亚马逊的AWS在host以太链,那么这些L1主链很多节点node都还是依赖在这些web2大企业下运行,难免太中心化了,如果这些大企业云端/网络出现问题(虽然不太可能),则这些被host的L1主链就会遭殃。相比,PoW的区块链则没有这个问题,一些其他的L1主链比如Cardano的PoS机制也相对比较去中心化。 SEC主席Gary Gensler说除了比特币之外,其他加密货币都是证券 此前可不是这么说的,可能Gensler知道比特币已经势不可挡,所以从此前的把比特币归为security而默认为commodity了。但其他加密货币,SEC都希望他们是security从而对加密货币进行监管。 Spotify在测试能被NFT持有者解锁的播放列表 音乐类的NFT已经不是新闻,但是这个领域还是太新,有太多值得探索的东西。这次Spotify做的东西,希望他们能摸索一些门道出来,特定NFT持有者可以有权收听特定的podcast或音乐,相信这对未来可以以某种形式保护创作者。 Yuga Lab的比特币NFT TwelveFold(共288个)采用竞标方式 NFT头部项目出的比特币NFT肯定…一般老百姓玩不了。但是用这么传统的方式竞标真的很像scam,目前第1名用了7颗比特币,而第288名用了2颗比特币,这家价格相差有点悬殊。 Jack Dorsey 去中心化社交平台 Bluesky 开始测试;加密货币支付公司 Block (前Square)提供比特币闪电网络的流动性 持续关注中,和twitter相比,不知道所谓的用户在去中心化平台更有权力怎么体现。

March 1, 2023

春节我在山姆会员店买了10000元

一推车满满的商品,一个推车接着一个推车。虽然早就预见这个场景,但亲眼看见了这一幕还是有点震撼。 疫情管控全面放开的报复性消费,似乎把全球的通货膨胀问题都忽略了。好歹山姆超市在本地也算中高端的品牌,但跟免费似的遭到消费者疯抢,也许在早前连停车位都快找不到的情况下,我就应该掉头就跑。 你阿嬷的过年在山姆,连同送礼和自用,还有不知道什么的原因,在这里花了“巨资”。要怪美联储?怪疫情?怪政府?还是要怪自己赚不够多?我都有点糊涂了。 适逢过年期间有一个短暂的学习期间,YouTube的演算法把我带到Ray的财经频道,也许他能帮我安抚一下受伤的钱包,讲讲通胀/美联储的历史。以下我用表格记录一些重要的历史流水。 带着一些问题看历史: 为什么控制通胀是央行的责任? 如果造成通胀的原因是一些不可控因素,那美联储还能靠一己之力把把通胀降下来? Time What happened Remarks 1913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成立 (The Board of Governors of 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成立 (The Board of Governors of 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 1929~1940 经济大萧条;凯恩斯主义Keynesianism崛起 凯恩斯认为社会对商品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主张采用扩展性的策略,通过总需求增加来促进经济。即政府的每一元支出,就是百姓的每1元收入,通过在社会里流转,给更多的人带来收入;此时美联储并没有起来该有的作用,反而是完全被政府控制,比如配合政府的财政部压低利率,让政府成本更低的发行债券去参与二战。大萧条时代的奶农大量倒牛奶的案例,之前在国内被作为批判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经典案例”,其实真实原因是奶农因为物价下降太多,因为入不敷出在抗议。 1940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和美国总统罗斯福交流颇多,争执也不少。罗斯福并没有在管凯恩斯的理论,但当时二战美国耗费了大量的资源和金钱,所以最终还是有意无意的采用了凯恩斯主义,最终走出了大萧条 罗斯福任美国总统(1933~1945);二战(1939~1945) 1945 美国总统楚门颁布就业法,怕二战后再次经济萧条,以此促进就业,也作为美联储双重责任的一个历史起点;当时大部分的经济学家还是比较支持凯恩斯主义,也就促使政府花大钱,走赤字经济。 楚门任美国总统(1945~1953); 1951 美国和朝鲜的战争导致通胀飙升,美联储又被政府要求降低利率,导致他们无法通过加息来控制通胀,接着就是矛盾的激发。在William Martin的努力之下,签署了协议,得以让美联储独立,获得实施货币政策的权利,为当代Fed奠定了基础。 William Martin任美联储主席 1958 新西兰经济学家William Phillips通过分析数据得出著名的“菲利普斯曲线Phillips Curve”– 失业率越低工资越高,失业率越高工资越低;而美国的Paul Samuelson得出相似理论,把纵轴换成了通胀 – 低失业率对应高通胀,高失业率则对应低通胀。见下图。 1962 肯尼迪总统上任,通过经济学家的曲线,得出了“一定的通胀可以促进经济发展”的理论,凯恩斯主义如虎添翼,大通胀拉开了序幕;政府采用了“反周期”的财政政策 肯尼迪任美国总统(1961~1963);“反周期”政策:当经济衰退时,政府加大开支和减税,刺激经济;当经济过热时,政府减少开支和加税,抑制通胀。 1963 肯尼迪遇刺,副总统约翰逊上台;约翰逊不管彼时经济顾问的通过加税抵制通胀的建议,执意走赤字经济,多次召见美联储主席Martin,想说服Martin不要加息来控制通胀,但是Martin就是不服软。 1970 尼克松上任美国总统,强行把美联储主席Martin撤职了。 尼克松任美国总统(1969~1974); 1973 经济陷入了一种“滞胀Stagflation”的境地,高通胀伴随高失业率,凯恩斯主义的信徒大傻眼;另一个学派走入人们的眼球,几年前Friedman提出的货币主义,认为货币的多少决定了经济和通胀的走向。 货币主义的观点,例如美联储可以通过加大供给货币来刺激经济(量化宽松);如果经济过热,美联储则可以减少货币供应量对来对应(缩表)。Friedman认为通胀和失业率只是短期的,长期来看会存在一个“自然失业率”,以此解释“滞胀”。 1975 经济学家Shiskin提出观点,将连续2个季度的GDP收缩定义为“经济衰退Recession”。 1977 美国政府通过美联储改革案,赋予美联储双重责任 – 保就业和稳物价;美联储得到了更多的权利。 1979 Paul Volcker就任美联储主席,新官上任三把火,把控制通胀作为美联储的第一要务。他坚持货币主义理论,将之前印的钞票从市场中抽回去,尽管这样做利润会随着市场自由浮动;结果这么一搞,基础利率来到了20%的高点,通胀不降反升。 1980 从1965年飙升的通胀,在1980达到高点,14%。 1983 Volcker没有退缩,坚持货币主义政策,最终控制在5%左右的通胀率,在接下来的40年,再无大通胀。 1965~1982美国70年代的大通胀时代 菲利普斯曲线,src: https://www....

February 7, 2023

解决境内 Ledger Live 连接超时问题

背景 在11月FTX事件爆发很多人开始把crypto资产转入冷钱包,Ledger作为其中一个大厂成为很多人的选择。而我在中旬尝试使用Ledger时,发现我的账户始终无法同步,重置也无效。继而发现Nano S Plus的固件始终停留在1.0.3,而无法升级成最新的1.0.4。把软件都重新卸载安装,然后连验证产品真伪这一步也无法通过了。 询问了客服之后,原因很简单 — 大陆境内的Ledger Live被墙了。 设置Proxifier 1. Proxifier是啥 Proxifier是一款简单易用的代理客户端软件,可以使本不支持通过代理服务器工作的网络程序能通过HTTPS或SOCKS代理,同时经过设置端口,指定的程序能够轻松让软件/游戏走直连/代理,经常和Clash,V2Ray这种代理工具配合使用。Proxifier本质是能让一些例外或者特殊程序能够顺利走代理。 本文就是通过设置Proxifier让Ledger Live能够走代理,实现连接。 2. 获得代理工具信息 本地代理的IP一般情况下是 127.0.0.1, 我使用的是Clash for Mac V3.7,使用 http+socks 混合协议的默认代理端口 7890。 3. 完成Proxifier常规设置 如果是第一次添加服务器Proxy Sever,它会问你是否把这个服务器当作默认服务器,点击yes。 打开Proxifier,点击Proxies,然后点击Add添加代理server。 输入Address地址,端口,勾选Socks version 5,Save! 4. 设置程序代理规则 📌必要设置 → 让Clash/代理程序走正常的网络Direct(但我测试成功Clash走的是Rule不是Direct); → 让加速器程序走直连Direct; 🤏可选设置: → 特定聊天软件不经代理走Direct,如微信等; → 不会自定义Clash规则,设置指定程序走Clash的全部代理。 点击Rules设置规则,点击Add添加。 例如添加Ledger Live,命名下Name,“+”号添加应用程序,Action选Direct,Save!可依次添加google chrome和Clash等。 5. 设置DNS代理 这个设置一般情况下不用设置,如果碰到有程序,无法通过你所用的代理工具走代理,可能需要让DNS也走代理,那可以尝试通过这个设置解决问题。 点击DNS,取消Detect DNS Settings Automatically前面的勾,然后给Resolve Hostnames through Proxy 打勾,Save! 实测 经过上面一连串的设置,代理软件通过Proxifier实现按需代理基本就实现了,运行正常的情况下界面如下。早前我也尝试过使用V2rayU,但是不成功,总是显示红色字的connect error。 可以继续DCA比特币了!

December 23, 2022

一个普通人对去中心化的愿景

我的储蓄卡被限制了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有时候明知山有虎,仍然要和老虎玩家家酒。 一张是我的车贷还款储蓄卡,一张是我的工资卡。职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随我多年,不说虚情假意的感情深厚,而是他们的网银转账额度真的很高很好用啊! 两个银行招数不一,一个给我嘘寒问暖,礼貌的问我资金往来用途;一个强行要我提供交易资料,否则强烈建议我暂时先用其他行的银行卡。然而结果相似,纷纷限制我非柜面交易。 当铁拳打过来的时候,你就只能站在原地,你可以哭,可以喊疼,但是你绝对躲不开。 我一介草民,可以保证做事一定合法,但是尽量保证合规。然后很多事情实际情况根本达不到狗屁要求,你只能提供一只鸡,而银行说你得提供一条变色龙才行。于是,我才明白不管是鸡还是龙,都不重要,guanxi才重要。 去中心化的金融matters! 我的卡暂时是没救了,因为银行是爸爸。 也因此我笃信去中心化的金融服务未来一定会占一席之地,因为去中心化的世界里,没有爸爸。不敢说去中心化会覆盖掉fiat系统,而是我认为两者会有一定程度的融合。 当然,去中心化的系统目前诟病许多,不受监管容易成为洗钱的工具,炒作和诈骗的工具;而且用户也需要被教育,成为一个更独立思考的个体,有更好的操作和管理自己的资产的mentality,才能够往前再走一步。 成功的路上一定备受质疑,比如dca BTC这件事,也许我是错的。如果我错了,至少我错的不离谱,因为也只是离谱到我把自己的零花钱不小心丢了而已。但说“成功”也许言重,我只是在用自己微不足道的力量为去中心化做一点贡献,一是当一个早期参与者,二是坚持这一份信念。在我的卡被限制之后,这份信念又加深了一些。 看到有的人说ETH会不会变成fiat2.0?从某个角度来看貌似是的,如果不走正规监管的话,区块链的实用性永远很低,但是受了监管又朝中心化进了一步,和V神的去中心化初衷背道而驰。我相信ETH一定坚持decentralized,但是以一个怎么样的方式,我道行太浅还参不透。 心态 银行的事件又让我思考了斯多葛主义Stoicism。 该努力也努力过了,在两个银行柜台和内控大声理论,在公司准备了证明资料提交审核…虽然仍然被拒,内心倒也平静。我尽力改变能改变的东西,而不改变无法改变的东西。 而作为普通小市民,对区块链和去中心化金融也做不了什么事,唯一能做的又比较安全的貌似剩下支持BTC,并且成为community的一份子,这就足够了。

December 21, 2022

Crypto investment portfolio update Aug 2022

NFT跌麻了,从一开始入场的$3100价值的eth,到谷底$800+,再到现在的$2000,以太坊还在云霄飞车; NFT的价值和赋予每个人的意义仍然还在快速变化着。我想做的很简单,也只是用有限的资金体验这波浪潮。 NFT ETH Date BBRC Ivy boys #6982 0.186 2022-06-22 Alpacadabra #9382 0.26 2022-05-06 Alpacadabra 3D #14979 0.161 2022-04-26 Zoofrenz 2.0 #7007 0.299 2022-04-21 0.906 Total 虽然都在关注着行情走势,但一般情况下,只用零用钱$400/月去支持自己喜欢的项目而已,目前是第三个月,将之前的金额凑个整数; 我的Ledger Nano S Plus终于在路上,实在不容易; 新增ADA项目,投资的初心不变。 BTC (USD value) ETH (USD value) ADA (USD value) Date 30 70 2022-06-13 77 2022-06-17 100 2022-06-18 100 2022-07-01 200 100 2022-07-12 373 150 2022-08-15 880 170 150 Total

August 15, 2022

Wise(前Transferwise)入金不完全攻略(2021)

很多朋友发现新大陆想小额投资美股,开始体验价值投资的巴菲特白日梦,包括我。但发现开设券商容易,入金困难。办理境外银行卡(如香港或美国)谈不上难,但动辄到上万的存款或者需要亲身到当地办理,则是违背了美股新手小额投资初体验和2020年疫情爆发无法旅行的原则。于是,如果你也捣鼓注册了Transferwise(2021年更名为Wise),却卡壳在入金$20这一个步骤,那么如下的内容也许有点启发。 为入金$20干过的”蠢事“ 支付宝上银汇款(个人跨境汇款产品于2020年12月1日起暂时停止服务,另明确提示:不得用于证券、保险、不动产等资本项目交易) 中国银行柜台汇款(虽可自由购置外币,但是个人无法汇款到Wise所在机构) 让海外的朋友汇款(入金激活的政策必须来自同一人名) 插曲:身边有朋友在2020年上半年通过一顿乱操作,意外的跳过了入金$20并成功激活,享受到了混乱福利期,然而系统很快就修复了漏洞,手慢无。 我在2020年圣诞节12月25日成功入金了$20,用的是全球付的服务。 但是全球付的服务比较昂贵,发现要分享此篇博文,想来回头翻阅之前的汇款记录和手续费太无趣,干脆今日2021年4月23日汇款个小额$500,分享下具体的手续费情况和(再一次)体验。 登陆Wise,增值USD账户,选择debit或者credit card都可以,都会跳转到你绑定的全球付卡HKD Mastercard,几番周折,只能键盘敲下$477,因平台手续费需扣$20.99。 (另,发现近期wise登陆不用科学上网了?) 全球付也收到出账记录。 注:我的Wise完全按真实情况注册申请,中国护照,中国地址,中国电话。于是,收不到这张绿油油的卡。听说全球付入金会有封号风险,请各位谨慎行事,目前我个人入金4次还未湿鞋。 整体花费情况。一个字:贵。 不好玩。

April 25,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