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长日记 读书笔记

今年过年期间听了 Morgan Housel 在 The Diary Of A CEO 这档播客的 一期节目,马上就注意到了主持人 Steven Bartlett。顺手一查,这个 podcast 是欧洲最受欢迎的播客之一,而且这家伙才 32 岁!几个月前在香港赶机场快线的时候,路过诚品书店,我便顺手买了这本书,才对 Bartlett 的不明觉厉到理解更多。Bartlett 写这本书的动机很纯碎也很真诚。他的语言没有花里胡哨,我很佩服他化繁为简的功力。他提出的观点、举出的案例和书写的每一条法则都浅显易懂,切中要害。 人生的五个桶子 你知道什么——知识。在学校,大学学到的,比如英语,外贸条款、流程; 你能做什么——技能。知识得到应用,比如从事外贸行业; 你认识谁——人脉。工作中认识了谁,自己公司的,其他公司的,客户,供应商等等; 你拥有什么——资源。有了以上,你的资源就越来越多了; 外界对你的看法——声望。你的 reputation。 这 5 个桶子是有顺序的,按正确顺序装满你的桶子,但我不是很同意这个顺序,我认为 3,4,5 都是可以一起慢慢装满的。持续不断的拓展人脉,丰富的资源,良好的声望。 如果当我们碰到产业被别人颠覆或者公司倒闭等事件,我们的人脉、资源和声望有可能归零;但只有知识和技能是别人拿不走的,是可以让你细水长流的。 犹如 纳瓦尔宝典 书中分享的类似理念,如果把你丢到一个陌生的国家,你可以在 5~10 年内重新致富,因为已经习得了致富这一种技能。这代表 Naval 的前 2 个桶子装的很满。 若你想学习某事,阅读相关资料;若你想理解某事,撰写相关文章;若你想精通某事,教会别人。 — Yogi Bhajan 不论任何领域,想加快学习曲线的话,「切肤之痛」是重要的心理工具。想了解 Web3,就去买 NFT;想练健身,就去找个教练;想学做生意,那就真的投点钱给他干下去。真枪实弹拿钱或者社交资本去做赌注,不管结果好坏,让自己产生「切肤之痛」,你就学的最快。人类行为更容易为了避免损失而受到驱使,而非追求利益,这就是「损失规避 Loss aversion」。所以,不妨为自己创造一些可能会失去的(能承受的)筹码。 若你想精通某事,就公开去做,并持之以恒。好像我的 blog 就有点这个意思。我的写作在学生时期非常平庸,如果还能持之以恒地一直烂下去,好像也算是一种厉害。 当今的一些作家或者创作者,都为自己建立了义务,必须持续思考、写作和分享。Just do it. 想让对方的大脑保持活跃,并接受你的观点,一开始回应时,不能先陈诉反对意见。比如不要以「我不同意」或「你做了」来开场,而是要运用你们的共通点来慢慢扭转。 「学会不争辩」是一个重要的沟通技巧,能在你在工作和生活中成为一个好的「倾听者」,让对方感觉「被听见」,在回应时让对方感觉到「被理解」。 改变他人想法的关键是找到彼此的共同信念或动机,让他们保持开放的态度来看待(并逐渐接受)你的观点。 提问比起陈述,更容易引人思考;以二元的是非问句提问,答案如果回答「是」,会让人心理上更接近理想的自己而做出肯定的回答。比如,「今天,你吃蔬菜了吗?」,「你愿意和我一起去体验生活吗?」,有机会可以创造正向的行为。 你所相信的,基本上是基于某种形式的第一手证据。其实,证据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无关紧要,人都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偏见,主观上认定是否能接受证据为真。 当一个人获得与原本信念不同但强度较高的反证据时,信念就会有所改变;所以如果你要说服别人,试着去植入新的证据。 别再说自己还不够格,还不够好或者不值得。当你开始尝试不够格的事情的时候,就是成长的开始。 人有时候会对潜在重要的资讯视而不见,就是因为受到「认知失调 Cognitive dissonance」的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相互抵触时所发生的冲突感。比如,吸烟的人就是认知失调——抽烟的行为和抽烟有害健康的证据相抵触和矛盾,抽烟的人用各种方式来合理化自己的行为,比如他们认为「我只是偶尔抽抽」或「人生这么累,抽一根是会死哦」。认知失调解释了为什么很多人生活在矛盾的价值观之中,这也很可能阻碍了我们在本来应该改变的时候不敢去改变,错过了咸鱼翻身的机会。 人如果一旦认定了某个信念,即使是错的,大脑也会孜孜不倦让你觉得你是对的。如果投入了大量的时间、金钱和精力,结果证明是浪费时间,那么认知就是开始失调,我们便会想法设法地证明自己是正确的,以此来减轻失调的矛盾和压力。 这个时代,变化只会越来越快,我们得做好准备,让自己认识失调的事情会变的频繁,有些你认为不合理的事情会变多,所以,谦虚点,正面地去看待那些奇特的想法。...

April 1, 2025

Millionaire Teacher 读书笔记

简体中文译者可能暂时想不到更好的中文书名了吧…这个书名真的挺烂的。 授子以财,不如授子理财。别把财富直接给到下一代,而是要教会他们理财的概念先。 债券就是你向政府或公司发放的贷款。长期来看,债券的收益不不像股票那么高,但是比较稳定。最稳定的债券就是高度工业化国家发行的政府债券,而像可口可乐、沃尔玛等跨国公司的公司债券风险则会略微高一些。 可考虑建立一个合理的投资组合:股票市场指数基金 + 债券市场指数基金。随着年龄增长,增加债券市场指数基金的比例。 债券可以为你的投资组合保驾护航,在市场动荡的时候不至于让你跌到谷底——提供了降落伞的作用。 比如先锋旗下的全美债券指数 BND,这种债券指数可以引入投资组合。股票指数是用来驱动增长的,而债券指数用来稳定整体表现的。在那种长周期的股票熊市的时候,他的表现甚至可超过单纯的股票投资。但这只是基于历史的数据分析,如果你看的时间段不同,可能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这只是投资的一种思路而已,是否采用看个人。 指数基金和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简称 ETF)有点不同,他们像是出生在同一个王室中的同卵双胞胎。比如,先锋 500 指数基金 VFINX,是一只包含 500 只美国大盘股的指数基金,他仅对在先锋开设账户的美国人开放,买卖亦不收取佣金;ETF 则不同,他像股票一样在交易所交易。先锋标普 500 指数 ETF 例如 VOO,收益几乎和先锋 500 指数基金一样,因为两者都持有相同比例的相同股票,但年费率不同。 「全球化」你的投资账户,比如可以做本国股市指数基金 + 全球股市指数基金 + 债券市场指数基金。在每年的时候做一个比例再平衡。 关注「小的可以忽略」的收费,往往这些微不足道的费用,会在整个投资周期让你少收益几万元!例如我在交易所做出的每笔交易是否产生费用,产生多少费用,我好像都没个概念… 投资的最好时机就是现在,在股市呆的时间越长越好,毕竟你以后不会比现在更年轻了。 投资开始的早的人比那些投资晚但是投入资金多的人,收益率更高。 别掉进 GDP 增长的陷阱。在 2008 - 2016 期间,大国(新兴国家)的 GDP 增长显著,但是如果你买了这个期间的股票市场指数基金,你反而是亏的。发达国家为投资者创造的回报要好过新兴国家。 无论是投资杂志还是财经博主,为了卖更多份杂志或者赚取更多流量,往往会采取更耸动的标题,吸引更多的人。不然其实正确的投资理念也就三两句话——要买就买指数基金。听起来真的很无聊… 高回报率是危险的警报,特别像币圈一些新创公司 Fintech 的投资回报,往往只是一时。人总是很容易被一夜暴富的美梦冲昏头,但是在漫长的旅途中,成功没有捷径,复利需要时间,别走迷路了。 真正的有钱人或者生活有保障的人,是拥有足够的资金或退休金或资产,可以提供两倍于国内中等家庭所得的水准。

March 29, 2025

Wabisabi 侘寂 读书笔记

侘寂 Wabisabi 是在追求一种完美的不完美生活的生活态度。我坐在客厅随手往左边拍了一张照片,努力在想我和家人的生活在如此取景框里是否符合——实用,简单,美,有故事。 尽管在设计之初尽了最大的力气,但生活过一段时间后,生活的动线、储物、空间规划、灯具、电器…都不是「完美」的。 一切都是不恒常,不完美与不完整的。 不完美却不是一种妥协,不完美不是通往完美之路中间的某一点。不完美就是一种状态、一种定格,不完美也还不赖… 我们的不完美造就我们的独特,我们的独特造就我们每一个人的美。 侘寂是关于事物在它们最自然、最真实的状态。 侘寂是一种感觉。一种了悟、一种连结、想起生命本身的变幻无常与不完美本质。 侘寂代表了一种宝贵的智慧秘藏,重视平静、和谐、美和不完美。它鼓励你尽你所能,但不是为了追求不可及的完美目标而残害自己。侘寂允许你成为你自己。 完美是无法达到的目标。更重要的是向外扩展,跳脱我们的舒适圈,迎接更大的冒险。当向外扩展不成功时,并不是一种失败,因为我们也有所得。向前失败就是一种进步。 没有结束、完成或是完美。学习就是学习,没有终点。 Wabisabi 是独属于日本的一种美学,促成这个国家在最令人意想不到的地方,提供沉静、简单与美的时刻。 一个侘寂启发的世界观,能帮助我们在混乱的世界中带来平静。 据说韩日世界杯的时候,日本方很少拉高音量去沟通——这是平静地沟通的力量。技巧娴熟、温和的态度也可以造就强而有力的沟通。 没有人是完美的。当我们接受了彼此的不完美,我们的关系就会深化。 日韩食品的业务创立一年多,我犯了很多错误。完美的不完美之良性循环。 制定你自己的步调。一个侘寂启发的世界观允许我们用感觉的方式生活。不用太在意其他人的想法,又或者是我们应该根据其他人的想法来思考。我们应该更关注什么才是对自己最重要的。不断地问问题,前进,根据生命的起伏,有时候快,有时候慢。 世界上没有单一的完美生涯道路,只有一条我们边走边兴筑的道路。前几年兴起的数字游民绝对是有意义的,但不适合所有人,甚至不适合绝大多数人,远程工作也是。 你的心对美的反应,是侘寂的精髓。问自己,你可以用你的生涯创造什么样的美? 过度繁忙时,会感受不到侘寂,这个时候就需要调整,花时间寻找美。 采用 .lu 域名的网站当成个人网站并不完美,这并非我的真实姓氏,但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我的姓氏,我逐渐接受并喜欢上了这种不完美;我在注册 email 的时候,早前苦于 first.last 格式的地址被注册掉了,现在觉得 eddymlyu 的地址是属于我自己的独特,好像也蛮屌。

January 8, 2025

Same as Ever Book notes

🎨 Impressions 这是一本讨论在变化万千的世界中永恒不变的人性法则与致富心态的书。Morgan Housel 已经晋升为我的新偶像,他的笔墨把金钱讲的没那么晦涩,也恰到好处地把人性融合进投资类的主题。虽然书里看很多案例有点烦,但是阐述的道理都打中你人生当中的某一个卡点,非常受用。 在动荡的时代,这是一本能教我们保持清晰思维和内心平静的指南。与其预测变化的未来,倒不如遵从恒久不变的人性规律,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人生少走一些弯路。比起上一本 The Psychology of Money,书中有很多让你活的更从容,更自在,更懂得重视那些长久不变的智慧。 我很喜欢书面那个 ♾️ 的logo,让人心里很平静。 ✍️ Quotes & Excerpt If you can get your work life to where you enjoy half of it, that is amazing. Very few people ever achieve that. — Jeff Bezos I think everybody should get rich and famous and do everything they ever dreamed of so they can see that it is not the answer. — Jim Carrey...

September 23, 2024

别对每件事都有反应 Book notes

淡泊一点也无妨。 为什么要看这本书?纯粹书名吸引我,发现还有其他的禅联系,稍微引发下思考。《别对每件事都有反应》,单单这个书名就对我很有意义,因为我总是在快速执行别人给的「任务」,总有一天会累死,我何必。 我们一天的脑力有限,把「反应」保留给少数重要的事情,反应得更好,更深,更真诚。当我们面对永无止尽的讯息和要求时,要学会选择性的反应。千万别成为「有求必应」的人,办不到的事情就是办不到! 夫妻之间,无法理解的东西就选择放下,不必要什么事情都得有共鸣。男人女人本来就是不同的生物,走到一起是一种缘分,如果另一半不喜欢独立,不喜欢自由,那便随她/他去吧。只要在生活中找到能有共享的事情,一起过生活,就已经足够。 对待小孩,不要过度插手,只要不涉及黑天鹅或者危险的事情,要放手让小孩去做她自己的事情。 经常为自己安排「凝视自己」的独处时光。比如在异国他乡工作的日子,多了一点独处的时光,别浪费在刷手机上,而是应该利用更多时间思考。比如做内容创作,比如和大自然的接触,比如 hiking,都是和自己独处的一种方式。 无法考上的学校,无法应聘上的工作,无法如期的会议,无法和对象的约会…有的时候要随缘,事情做不到,只是缘份不够而已,那便算了。 谦虚再谦虚,我还是不够谦虚,人总是要 show off,要炫耀。比如申请了优才,巴不得和别人讲,有什么好讲的?我有病。 学会快速「称赞」,比如另一半今天的穿搭很有小巧思;也可以快速称赞陌生人,润滑人际关系。这个世界就会开心一点。 平均值的生活方式,并不存在。媒体每天都在发什么购房的平均年龄,中国各城市的收入平均水平等等,其实都是他妈的空虚。就算数据是真的,也别自己对号入座,没有任何意义。我的人生,我自己活,跟其他人有什么关系? 每个人都不同,别去比较,真要比较,那就觉得别人的特点很厉害,就够了。要比永远比不完。要比就跟昨天的自己比,和去年的自己比,觉得以前的自己很愚蠢就对了。 「意想不到」,让人生更有趣。事实是,人生是你要料想也料想不了,所以别去做无意义的规划。人生充满了变数。注重当下,先过好眼前就好了。 不懂的,想不明白的,就别想了! 偶尔要关上资讯的入口,心灵才能获得平静,尤其是在当今信息爆炸和让人焦虑的时代。比如把手机调成飞行模式。 永远精简工作和作业流程。疫情的原因,让我们知道有一些工作是毫无意义的。只做有意义的工作就行了。 学会降速,即时沟通软件是一个毒瘤,有的东西不回复,或者延迟回复吧,就丢在那边吧,管他的,其实都没那么重要。 别人的话,永远只是别人的话。要贯彻自己的做事方式,别让别人牵着鼻子走,别人可以给意见,但只是意见。 「此时、此地、自己」,这句禅语的意思就是——现在,在这个地方,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前一刻的自己已经结束,下一刻的自己不能保证能够活着。我们的生命,实际上只能存在于「现在」。 执着过去的人,会失去未来。之前的成功工作经验,有可能成为你的绊脚石,所以适时归零吧。 不擅长的事,就交给擅长的人去做。 晚上不做决策,晚上头脑累,无法思考。早上的时间头脑比较清醒。 「诸行无常」,人生并没有「幸」和「不幸」。这只是生活本来的样子。 自己的选择,全部都正确!剩下的只等花开。正确的选择不只有一个。以前念书最讨厌多选题,因为很难,总是没办法多选到全部正确的答案,比较喜欢单选题。但是人生却是一个他妈的多选题,人生并不容易。但真的也没那么难。 忙碌时,更要喘口气。所以每年要出国旅行,获得新的体验和补充能量场。所以办公环境有时候换一换,对着阳台,冲个咖啡,发发呆,也是一种喘口气的方式。 「正常」的人或者想法,其实也没有一定很「正常」,何必自己给自己设限,让自己好像融入主流,让自己很正常。10 个人就有 10 个想法,没有哪 2 个是一模一样的。 「正论」无法说服别人,在一些社交场合,说出大道理和最真最实用的东西,反而不一定有好的效果,甚至遭人不快,也有可能让别人觉得你是怪胎。所以圆滑一点,见招拆招,笑一笑,也就那样。 人本来无一物。钱这个东西,赚越多越想要更多,差不多就好了。但多少是「差不多」?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说不清楚。可以考虑为后代赚钱是一个不错的角度。 承认不知道是一种自信的展现。首先要清楚知道「我真正在乎的是什么事情」,然后就可以建立用于说出「不知道」的心态。那些无关紧要的事情,我就是不知道,你能把我吃了? 别老是看别人脸色,这种举动的背后是卑微。如果我们面对 10 个人,就要准备 10 种不同的面具,到最后哪一个才是自己真正的模样?让自己过的更好的方法,就是尽可能真诚,be real。但是在老板面前可能还是要看看脸色吧,不然会饿死。

September 11, 2024

Keep Going Book notes

🎨 Impressions 这本书是 Austin Kleon 的三部曲的最后一本,我一直放着没看因为书名有点误导我——感觉像是一本教你持续创作的书。但翻了几页就察觉到,更多的是传达了创作,甚至是生活的心智,亦延续了 Austin 迷你小书的好读,当然一如既往的赏心悦目的文字插画。 ✍️ Quotes & Excerpt What’s clear is that it’s healthiest if we make a daily appointment to disconnect from the world so that we can connect with ourselves. Everybody gets so much information all day long that they lose their common sense. — Gertrude Stein The phone gives us a lot but it takes away three key elements of discovery: loneliness, uncertainty, and boredom....

April 6, 2024

The Psychology of Money Book notes

🎨 Impressions 在铜锣湾的诚品购入的这本纸质书,不晓得为什么在香港的实体书卖这么贵,但既然碰到了就是缘分,况且这本书写的实在有点精彩,作为在新的 2024 年第一本读的书来说,还不赖。作者 Morgan Housel 认为人们总是用理解知识的方式在建立各自的金钱观,而不是用理解心智和行为模式的方式去学习投资理财。这本书透过这样一个特别的视角,用 20 个小章节,帮我们看透投资的本质,并更好的解读自己在投资的偏见和误解。 ✍️ Quotes & Excerpt We all do crazy stuff with money, because we’re all relatively new to this game and what looks crazy to you might make sense to me. But no one is crazy–we all make decisions based on our own unique experiences that seem to make sense to us in a given moment. The ability to do what you want, when you want, with who you want, for as long as you want, is priceless....

January 10, 2024

The Obstacle is the way Book notes

🎨 Impressions 近几年着迷 Stocism 斯多葛主义,感觉古老的千年智慧怎么在中文世界被讨论的这么少?读这本书之前只是浅浅的听说一些经典的斯多葛思想,比如「总是考虑最坏的情况」、「思考死亡这件事」和「改变自己能改变的事,不理会自己无法改变的事」。Ryan Holiday 是最近关注的一个作家,我想通过这本书了解 Holiday 怎么用斯多葛思想来面对困境,帮助我应对不稳定和迷茫的现状。生活和工作总会有很多磨难,但每一道人生的关卡,其实都是让你蜕变到下一个阶段的过程而已。 ✍️ Quotes & Excerpt Failure shows us the way—by showing us what isn’t the way. Amor Fati: Love everything that happens. What is defeat? Nothing but the first steps to something better. 📒 Summary & Notes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是迫不得已,无论你在社会中的哪个阶层和贫富高低。外界总有一股力量把你推向另外一个地方,很多时候你无能为力去反抗。与其消极的抱怨,不如逆来顺受,拥抱这一份困境,并思考在这个困境里能做什么之前无法做的事情? 因为工作变动,我变成了一个旅行者——丢掉了很多陪伴家人的时间,但同时也多了一些在路上的时间。反正飞机上没信号,高铁上信号差办公效率也很低,所以反而可以增加了我阅读的时间,而旁边大部分的人都在刷短视频。 如何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机会?当局者迷,也许很难…但我就是可以笨到去接受了这份磨难。比如 7 年前每天上下班得通勤 2 个多小时,现在每个月都得做国际航班往返,这听起来就好累,其实我也根本没有看到什么别人看不到的机会,但总觉得过了这道坎就会重新蜕变,所走的每一步才让你变成今天的你。 别拥有太多。现在的科技、垃圾食品和传统观念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主流的生活方式,告诉我们应该要买最新的 iPhone、打卡最夯的咖啡店和在长辈面前要假笑。我们变的小心翼翼,变得脆弱,变得每个人都像是泥土捏出来的一样。 遇到挫折时,尝试改变你看事情的角度,有的时候会有新的解答,而不是抱怨别人。 「Is there a chance? Do I have a shot? Is there something I can do?...

December 1, 2023

IKIGAI: The Japanese Secret to a Long and Happy Life Book notes

1. 不要退休,寻找财务自由的同时保持活力 关键概念:不要退休。真正的财务自由与生活幸福结合,关键是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保持活力。 2. Okinawa 饮食文化与健康 Okinawa人的健康秘诀: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吃饭时八分饱,注重食物多样性,关注卡路里摄入。 对比:Okinawa人平均摄入 1800-1900 卡路里,而美国人则在 2200-3300 卡路里之间。 3. Serenity in the face of a setback - 面对挫折的宁静 学习来自斯多葛的态度,即使面对挫折也能保持宁静,有助于保持年轻和减小压力。 4. 喝茶与生活态度 每天喝绿茶和白茶带来多重好处,有益于身体健康和心理平静。 5. 生活的意义和目标 找到生存的意义是人生的关键,有了目标,你能够克服生活中的各种困难。 6. 挑战与心流状态 选择适合自己的挑战,不宜过于简单或过于困难,只有适度的挑战才能达到心流的状态。 7. 具体目标与单一任务 制定具体目标,专注于单一任务,避免多任务,以提高效率。 8. 享受平凡任务 享受平凡任务,即使是 Bill Gates 也每天自己洗碗!就比如目前我每天自己在铲猫砂一样。偶尔做做琐碎的事情,也可以调节身心。 9. 活动与长寿 长寿的人并不是那些健身健最凶的人,而是那些整天在动的人,可以经常走路也算。 10. Wabi-sabi 哲学 欣赏残缺之美,接受不完美,认识到成长的可能性,喜欢 Japandi 的装修风格。 11. Ichi-go ichi-e - 一期一会 珍惜当下,过去与未来都不如眼前重要。 12. 学习反脆弱 创造更多选项,保守和尝试并行,远离使人脆弱的事物。 人生需要 resilience,要有弹性,不怕磨难,每一次挑战都是成长的机会。 We need randomness, mess, adventures, uncertainty, self-discovery, hear traumatic episodes, all these things that make life worth living....

November 30, 2023

真正的快乐处方 Book notes

大脑具有可塑性,而非一成不变。短暂的运动约 30分钟 已足以对大脑产生积极影响。 杏仁核在大脑中扮演着压力的触发中心,每个大脑半球各有一个。一旦杏仁核接收到危险信号,皮质醇浓度就会增加,进而刺激杏仁核,导致压力形成恶性循环。 外部压力减少时,皮质醇浓度会逐渐降低。皮质醇在紧张时刻有益,使人更加敏锐,但长期高浓度皮质醇有害,导致海马体萎缩,而海马体是大脑的记忆中心,所以对人的记忆能力有害。此外,高浓度皮质醇还可能导致腹部脂肪堆积。 运动会提升皮质醇浓度,而运动结束后浓度则会下降。持续规律的运动会减小皮质醇上升幅度,增大下降程度。这种锻炼教会身体对压力不要过度反应,增强了应对压力的能力。 (高)房贷也可能持续产生高浓度皮质醇,因为它是一种显著压力来源。尽管这种压力不会杀死你,但是也有可能损害你的大脑。 压力使海马体和额叶收缩。容易焦虑的人,大脑额叶通常较小。 运动能增强海马体和额叶,有效抑制杏仁核的压力触发。这需要一段时间,每周持续进行 2 至 3 次有氧运动。 就缓解压力而言,有氧运动比无氧更有效。每周至少进行 2 至 3 次加速心率的运动(如跑步比散步更佳),每次至少 20 分钟,若有条件可延长至 40 分钟。 大脑的奖励机制因人而异。难以集中注意力的人很难激活奖励机制,导致他们不断寻找更刺激、有趣、直接的方式获得多巴胺,直至机制被激活。 难以激活奖励机制的人可能在生意上难以遵循长期投资或经营,因为大脑的奖励机制无法让他们专心看到长远,而把注意力放在比较短期,比较刺激的事情。 运动是改善注意力的特效良药,无副作用。运动提升多巴胺浓度,使人能保持几个小时的高浓度多巴胺(通常早晨运动效果更佳),让人感到更专注、更专心于工作。不同形式的有氧运动如跑步和骑行也会产生更丰富的多巴胺奖励。因此,让注意力更加集中的方式是运动,而不是保健品或某些所谓的 APP 应用,后者更多的只是生意。 忧郁症患者通常缺乏血清素、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血清素具有抑制作用,能减少大脑过度活跃的神经元,降低焦虑和担忧。血清素创造了冷静,和谐和内在力量的感觉。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 是大脑的自然肥料。BDNF 浓度在忧郁症患者脑中发现其浓度都很低!增加其浓度,忧郁程度就有好转。运动就是增加 BDNF 的绝佳方式,每次停止运动后,其浓度都可以增加持续两周的时间。所以仅从 BDNF 的角度来说,我们并不需要每天运动,需要科学的间歇性运动,而重训似乎不能没有有氧的效果佳。 忧郁时,血清素,多巴胺,去甲基肾上腺素和 BDNF 的浓度都会有所下降,但是哪种对忧郁的影响最大目前还未知。 大脑在 25 岁的时候长到最大,并且逐年开始畏缩。运动能够抵抗海马体随着年龄增长的减小,并且反而能增大之,提升人的记忆力。 运动时会增加血流量,这个是提高短时记忆里的原因之一。运动提高了 BNDF 的浓度,加强了脑细胞之间的联系,也是类似的原因。 不同的运动类型可以改善不同的记忆,例如重训可以改善人的联系记忆。只要条件允许,有氧和无氧都应该做。 跑步可以创造出新的脑细胞,可以增加人的创作力。但是要记得适度就好,如果都跑到筋疲力尽反而没有好的效果。 需要让小孩适度的运动或者活动,这能让他们更能够适应压力,对其的皮质醇浓度也更加的稳定;而没有在运动的小孩,面临压力时,皮质醇就会上升的很快。 有氧可以有效防止大脑衰老,但是无氧对其有没有相同的效果目前还没有得到科学的证实。 别把运动太当成一种任务或者一种负担,应该把它融入你的生活方式,对大脑有益的有氧运动可以是散步 20~30min,每周五次,或者跑步 20min,每周三次。如果达到相同的运动量,游泳和汽车站也都可以。

November 4,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