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 70 岁的时候还能去欧洲旅行?

医学3.0 这本书的理念是「要在鸡蛋掉落在地上之前阻止扔鸡蛋的人」。医学2.0 则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常常等到病入膏肓,却发现为时已晚。作者 Attia 把长寿分成两个组成部分。第一个部分是你能活多久,即你的实际寿命;第二个部分才是重点——高质量的晚年健康生活,即「健康寿命」。Attia 对现代医疗面对慢性病的态度提出异议——亡羊补牢的方式不仅代价昂贵,效果也很差。 死亡「四骑士」——癌症,心血管疾病(心脏病),脑神经退化(阿兹海尔默),第二型糖尿病,这些现代社会的文明病,他们是一伙的。大部分的主流生活方式很难完全甩掉他们,「干预」越早越好。这场战役其实在 30+ 岁的时候就已经悄然开始。我们的脑细胞,负责燃烧热量的线粒体,到上刀山下火海时需要的肌肉细胞和骨骼等等,都会随着年龄增长慢慢衰退。而时间,是打赢这场战役的最关键资源。 据不完全统计显示,目前中国居民的平均寿命是 77 岁,预计到 2035 年平均寿命将达到 81 岁。但是心血管疾病和阿尔茨海默症等「老年病」患者人数呈现上升趋势,并且年龄层在不断下降。在生命最后的 10 年甚至更长,有的患者过着连生活都无法自理的生活。那活着干屁? 医学3.0 并非真的和技术相关,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进化,一种对医学方式的态度改变。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每个人基因都不同,对应的疗法可能不同,但一定都是注重延长健康生命。 胆固醇 我们需要重新看待胆固醇本人,他并不总是坏的。祖传的健康知识已经不再受用,他们认为鸡蛋特别是蛋黄不能多吃,怕胆固醇过高。其实饮食中摄入的胆固醇其实和血液的胆固醇没什么屌关系,大部分吃进去的会被人体排出,血液的胆固醇大部分是人体本身细胞形成的。胆固醇其实是消防队,不是纵火者,他可以帮助修补人体的血管发炎,而造成血管发炎的其实血糖过高,可以简单地认为是吃了太多的甜食或精致淀粉。 以前有过用兔子做胆固醇相关的实验。但是兔子有一个独特的能力——可以从食物吸收胆固醇去血液,从而造成动脉粥样硬化,导致以前那个错误的推论。 胆固醇属于脂质家族即脂肪。胆固醇不溶于水,要在我们血液流动就需要有一个载体,这个载体就叫脂蛋白 Lipoprotein,HDL 和 LDL 的最后一个「L」就是这个单词。这个脂蛋白部分是脂质(内部),部分是蛋白质(外部)。之所以分为高密度脂蛋白 HDL 和低密度脂蛋白 LDL,就是蛋白质和脂质比例不同而已。LDL 携带更多的脂质,密度更小,DHL 反之。 这些颗粒和其他脂蛋白经常要互换货物,于是就有了常说的「好胆固醇」和「坏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颗粒 apoA 的颗粒可以轻松从 2 个方向推过内皮屏障,而低密度脂蛋白颗粒包裹在一种叫「载脂蛋白B」apoB 的分子中,他就不能通过内皮屏障,就塞住了!这就是为什么说 HDL 好,而 LDL 不好的原因了。问题不是在胆固醇,而是携带它的颗粒。所以不必太在意 HDL,但是要控制 LDL 颗粒 apoB 的浓度。Attia 就指出体检报告单他看的从来就不是 DHL 或 LDL 的数值,而是追踪他的 apoB 的指标。 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 我在2023年9月体检查出动脉粥样硬化指标超出,附带的报告不出意外的写了一些多吃蔬果,少吃油腻,多运动的没用屁话。起初没太在意,但在过去 1 年有过几次连干 2 场洋酒的经历,隔天伴随着头晕和噁心,量了血压——低压超过 100,才给我敲响警钟。虽然坊间都说高血压会遗传,只不过对于我这样的年纪,是不是来的太快了些? 动脉粥状硬化和高血压息息相关。高血压对血管的伤害是物理性的,如果血压高,那么血管在每一分钟就会被攻击七八十次,如此的持续撞击会损伤血管。而血管受伤恢复之后,内膜就会增厚,再加上脂肪的堆积,就让血管壁慢慢变厚,这就是动脉粥状硬化(如发生在心脏就是心肌梗塞,发生在大脑就是中风)。高血压对内皮细胞的机械伤害,反过来又会导致更多的低密度脂蛋白颗粒的滞留,接着又对内皮细胞造成更大的损伤。 每一种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蛋白,不仅仅是低密度脂蛋白,还有其他几种,都携带一种 apoB 的蛋白质特征。这些脂蛋白大部分都以甘油三酯的形式存在(我的 TG 数值也超出)。apoB 颗粒被卡在内皮下空间并被氧化了,使其具有一定的毒性,引发了整个动脉粥样硬化连锁反应。...

July 6,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