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和朋友在聊天,我开玩笑的说他已经达到「财务自由」了,结果他思考了几秒,然后一本正经的回答我:「我觉得财务自由是不可能的」。

这句话的背后,代表了大多数人对于「财务自由」的曲解,以及自身「聚光灯效应」下的无法摆脱。近几年我读了一些书,看了几个视频,发现有些人对「财务自由」有着有趣的解读。

维基百科

维基百科给出的定义是:

「财务自由是指你工作并不为了钱,而钱完全够用的状态。只要你的资产产生的被动收入等于或超过你的日常开支。如果你进入这种状态,我们就可以称之为退休或其他各种名称。只要不发生什么重大的灾难,你就可以生活下去,当然如果你喜欢你的工作也可以继续干下去,或者你可以选择你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而不是为生活所迫地做那些你不乐意却又无可奈何要做的事。」

维基的定义提取四个重要的点:

  1. 资产的被动收入
  2. 日常支出
  3. 是否继续工作
  4. 做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情

不得不说,一开始对于「财务自由」的理解就是简单的「被动收入大于支出」;然而,似乎「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才更像是终极目标。因为,如果达到了这个状态并且有可持续性,证明你也已经达到了「自由」。

李笑来

李笑来在《通往财富自由之路》这本书讨论了这个定义:

「一个人再也不用为了满足生活必需而出售自己的时间。」

「财富自由不是终点站,而只是一座里程碑,在那之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财富自由的本质是时间自主权。」

这个定义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因为反复读了几遍之后,发现用一些「反例」无法击倒这个定义。这句话写的有点厉害,是高度浓缩的。同时,也让人思考目前在做的事情/工作,哪些是在单纯出售自己的时间?

获得「时间自主权」也就是得到了「自由」。「财务自由」的前两个字「财务」没有后两个字「自由」来的重要——赚取金钱为的就是——获得自由。

John Z.Sonmez

John 在《软技能 代码之外的生存指南》这本书做了以下描述:

「退休也不是终年坐在热带沙滩上喝着玛格丽特鸡尾酒——尽管也不排除这种可能性。我无法想象无所事事的退休生活。显然,我现在并不是无所事事,我正在写这本书。」

「相反,我把退休定义为『自由』,具体而言,即财务自由——一种不会囿于财务状况被迫用自己别无选择的方式将自己的时间花费在不合心意的事情上的能力。」

「我从不追求永远不再工作,但是我一直追求在我不想工作的时候就不工作。这就是我目前的状态。我有足够丰厚的『被动收入』去对抗通货膨胀,如果我愿意,我也可以躺在沙滩上来一杯鸡尾酒;但是,我依然可以投身自己感兴趣的项目——那只是因为我想投身于该项目,而不是因财务原因必须投身于该项目。」

我觉得他说的又土又对…发现「自由」、「被动收入」和类似「自己感兴趣的项目」依然是高频关键词。读完这些描述,让人感觉「财务自由」更是一种「状态」而不是一个「终点」。

「Retirement is when you stop sacrificing today for an imaginary tomorrow. When today is complete in and of itself, you are retired.」

Naval 的境界总是让人感觉上升到了哲学高度,解读起来很困难。

stop sacrificing today,意味着不做自己不喜欢的事;

today is complete in and of itself,理解成什么都不做,也可以满足生活必须;也意味着有被动收入。

Ray

MoneyXYZ 财经博主 Ray 的对于「财务自由」定义:

「财务自由是经济上的一个可持续的,有适应性的 lifestyle/生活状态,它的目的是让你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同时不用太过于担心金钱的压力。」

Ray 举了一个很生动的例子来表达达到「财务自由」的状态——超级马力欧的「帮助模式」,在这个模式下不用担心还剩下几条命,可以无忧无虑的闯关打怪。在这个模式下创造主动收入,这个收入允许我们进一步去扩张(投资)创造被动收入,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突出了「可持续的」和「有适应性」的这件事。

他提倡我们要重新审视现有的生活以及对金钱的态度——达到「财务自由」的第一步首先要和「消费主义」脱钩,也就是——「躺平」。分清楚什么是「Need」什么是「Want」,依此可以做到节流。脱离「消费主义」本质上是对自己幸福感的重新定义,对消费的真正代价的重新认识,以及对自我价值的重新挖掘。对于大部分人,选择了「消费主义」,更像是和魔鬼签了一个契约,你的代价就是「自由」。

扪心自问:现在做的事情是自己所喜欢的吗?如果答案是「是」,那么是一种莫大的幸运和特权。

品尝下自由的滋味,可能让你永久「失业」;一份稳定的工作,可能是你一生无法逃脱的「牢笼」。

我的理解

综上,各人对于「财务自由」有着不同的见解,但可以发现其中的关键词有些是重合的。由于有许多变量,「财务自由」注定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概念,你的定义和我的定义可以完全不同,并没有对错之说。

所以我也无法给出自己的定义,因为也没什么意义…但是想从五个维度来说这件事。

【躺平】

我相信这是达到财务自由的第一步——和「消费主义」脱钩。理论上,如果是无穷无尽的欲望,那么再多的存款和投资都不够。

首先思考幸福感来源于什么?是欲望的即刻满足还是长久的自由还是解决新的问题?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就无法顺利「躺平」。

人生不一定非要按照这个社会的期待去过,你可以重新挖掘和定义自己的价值、成功和幸福。 在这个被消费主义既定的世界中,活出自己新的世界,突破钱的枷锁。

【自由】

包括但不限于「时间自由」和「地理自由」,也就是达到类似「没人可以强制性的叫我在某一时间做某一件事」和「我想在哪里工作和生活都可以」的状态。不再需要被迫出售自己的时间,如果有人对你有所求,你甚至可以跟他说:Fxxx You!

【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财务自由」难就难在大部分人也许根本搞不清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也许等到搞清楚那一天——就已经是「财务自由」的状态了。

但其实这个角度像是一个理想中的「最终状态」,因为只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意味着你已经不需要烦恼房租和水电,也不必再讨论关于「自由」和「被动收入」的屁话。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代表你是快乐的,人生不就足够了嘛。

问题是,「真正想做的事情」是什么?以及这(些)事情大概率是会改变的。亦或是…你还蛮喜欢现在的工作?

【被动收入】

在刚接触这个 sexy 的「财务自由」的概念的时候,很多人开始做拥有「被动收入」的白日梦以至于耽误了自己创造现金流的主职工作。比如千方百计开海外账户投资美股以为自己能成巴菲特,比如用自己无法承受损失的钱去买狗狗币以为自己能成李笑来。

但学到一个新概念总归是好的,至少它能引导人去好好的学习「投资」和了解什么是「资产」。

别忘了「主动收入」才是你「被动收入」之前的重要源头,在没有相当存款之前,还是努力的搞事情吧。

【保持工作】

也许达到「财务自由」就啥事撒手不干/躺在床上/不工作是最多人对「财务自由」的曲解了。反而,达到「财务自由」的人我相信 99% 都还在「工作」,只不过,这个工作是他们真正想做的事情。